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特种铁路论文--地下铁路论文

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影响规律与风险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影响规律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云证据理论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9-21页
第二章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影响规律第21-34页
    2.1 工程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2.2 盾构机选型第22-23页
    2.3 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土仓压力的设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掘进速度的设定第24-25页
    2.4 壁后注浆机理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壁后注浆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同步注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二次注浆第27-28页
    2.5 盾构姿态对沉降影响机理及纠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盾构姿态施工影响机理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盾构姿态控制与纠偏第30页
    2.6 施工影响与下穿建筑物破坏模式理论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施工影响理论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下穿建筑物的变形与破坏模式第31-32页
    2.7 盾构下穿建筑物段地表、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盾构穿越建筑物风险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地表及建筑物变形安全可控标准第32-33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第34-46页
    3.1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34-36页
    3.2 施工工况及模拟步骤第36-38页
    3.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围岩应力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围岩及地表变形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既有建筑物变形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四章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监测第46-59页
    4.1 施工监测目的第46-47页
    4.2 监测内容与控制标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监测内容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监测项目控制标准第47-48页
    4.3 监测点布置第48-51页
    4.4 建筑物与地表监测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施工前建筑物勘查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施工后建筑物监测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建筑物沉降监测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地表沉降监测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4.5 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基于云证据理论的盾构下穿建筑物变形风险评价第59-76页
    5.1 云模型理论及工程应用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云模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云发生器第60页
    5.2 证据理论及工程应用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证据理论基础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折扣系数法改进的证据合成第61-62页
    5.3 基于云证据理论的盾构下穿建筑变形风险评价模型第6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盾构下穿建筑物变形风险评价模型第62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盾构下穿建筑物变形控制措施第71-73页
    5.4 盾构下穿建筑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风险评价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基于云证据理论的围岩稳定性风险评价模型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盾构施工对围岩地层影响控制措施第74-75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地铁列车车门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
下一篇: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脆弱性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