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一、国外厌学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二、国内厌学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三、文献评价 | 第18-19页 |
第四节 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一、初中生 | 第19页 |
二、厌学 | 第19-20页 |
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0-21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问卷设计及实施 | 第21-25页 |
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| 第21页 |
第二节 研究维度的确定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问卷设计及实施 | 第23-25页 |
一、问卷设计 | 第23页 |
二、调查实施 | 第23-24页 |
三、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南县XY中学学生厌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5-34页 |
第一节 调查工具 | 第25页 |
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5-29页 |
第三节 访谈结果分析 | 第29-34页 |
第四章 南县XY中学学生厌学问题影响因素归纳 | 第34-41页 |
第一节 学生自身因素 | 第34-35页 |
一、学习意志力不坚定 | 第34页 |
二、学习目标不明确 | 第34页 |
三、缺乏学习兴趣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家庭因素 | 第35-37页 |
一、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 | 第35页 |
二、家庭教养结构不良 | 第35-36页 |
三、家长期望值的偏差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教师因素 | 第37-38页 |
一、教育理念不当 | 第37页 |
二、教学方法不当 | 第37-38页 |
第四节 学校因素 | 第38-39页 |
一、学校学习环境枯燥 | 第38页 |
二、个别课程设置形同虚设 | 第38页 |
三、学生评价单一 | 第38-39页 |
四、教学设备维护滞后 | 第39页 |
五、教师培训缺失 | 第39页 |
第五节 社会因素 | 第39-41页 |
一、读书无用论 | 第39-40页 |
二、社会不良习气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解决中学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 | 第41-49页 |
第一节 学生自身努力 | 第41-42页 |
一、坚定学习信念、明确学习目标 | 第41页 |
二、培养有针对性的学习兴趣、形成有效可行的学习方法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| 第42-43页 |
一、创建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| 第42页 |
二、优化家庭教养模式 | 第42-43页 |
三、设立对初中生的合理期望 | 第43页 |
第三节 提高教师素质 | 第43-45页 |
一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| 第43-44页 |
二、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| 第44-45页 |
第四节 创建学校健康氛围 | 第45-47页 |
一、开展多元活动、丰富校园生活 | 第45页 |
二、落实课程设置、开发校本教材 | 第45-46页 |
三、改变旧的学生观、注重全面发展 | 第46页 |
四、加大资金投入、改善教学设施 | 第46-47页 |
五、引进新鲜血液、加强教师培训 | 第47页 |
第五节 稳定的社会学习环境 | 第47-49页 |
一、加强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,净化相关大众媒体 | 第48页 |
二、有效改善校园周边环境,努力共创和谐社会 | 第48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