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六维力传感器研究发展状况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容错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柔性机构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6-18页
第2章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测量模型第18-4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柔性并联机构刚度建模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柔性串联分支刚度建模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柔性并联机构刚度建模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2.4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刚度建模第2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本柔性单元柔度矩阵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单分支杆刚度建模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刚度建模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整体刚度数值验证第31-36页
    2.5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静力映射矩阵第36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无故障静力映射矩阵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信号故障时的静力映射矩阵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故障时的静力映射矩阵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完整静力映射矩阵第44-4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3章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性能分析与优化第46-7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6-47页
    3.2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性能评价指标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六维力传感器的力和力矩各向同性指标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六维力传感器的灵敏度指标第49-50页
    3.3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性能分析第50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各向同性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灵敏度分析第53-65页
    3.4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优化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优化设计基础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优化设计方案及结果第65-68页
    3.5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虚拟标定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六维力传感器的标定算法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误差矩阵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六维力传感器虚拟标定过程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六维力传感器虚拟标定结果第72-75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4章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整体设计及加工第76-8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6页
    4.2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设计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连接螺钉选择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下底板设计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上顶板设计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力平台设计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密封设计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传感器整体三维模型第80-81页
    4.3 传感器贴片及桥路优选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组桥及其线路布置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贴片工艺第82页
    4.4 传感器弹性体加工方法及材料的选取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传感器弹性体加工方法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传感器弹性体材料选取第83页
    4.5 传感器样机第83-8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84-85页
第5章 容错柔性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标定实验研究第85-9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5页
    5.2 标定系统硬件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传感器加载台装置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数据采集硬件系统第87-90页
    5.3 标定系统软件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采集软件LabVIEW简介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标定和测量程序第90-91页
    5.4 标定系统第91页
    5.5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实验第91-96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6-97页
结论第97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0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06-107页
致谢第107-108页
作者简介第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媒介融合背景下云南报业战略转型研究
下一篇: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白银现货价格预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