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 | 第19-30页 |
2.1 有效市场理论 | 第19-22页 |
2.1.1 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有效市场的分类 | 第20-22页 |
2.2 白银现货相关概念 | 第22-25页 |
2.2.1 白银现货概念及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2.2 白银价格预测基础知识 | 第23-25页 |
2.3 神经网络概述 | 第25-29页 |
2.3.1 神经网络发展历程 | 第25-26页 |
2.3.2 神经网络结构 | 第26-28页 |
2.3.3 神经网络的学习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径向基网络用于白银现货价格预测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0-40页 |
3.1 基于白银现货市场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0-35页 |
3.1.1 白银现货价格的走势特征 | 第30-33页 |
3.1.2 白银市场有效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2.1 径向基神经网络结构 | 第35-36页 |
3.2.2 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白银现货价格预测的优势 | 第36-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基于径向基网络的白银现货价格预测模型设计 | 第40-45页 |
4.1 模型设计背景 | 第40页 |
4.2 数据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2.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| 第40-41页 |
4.2.2 数据预处理 | 第41-42页 |
4.3 模型设计 | 第42-44页 |
4.3.1 模型步骤 | 第42-43页 |
4.3.2 程序实现 | 第43-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实证分析 | 第45-64页 |
5.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| 第45-46页 |
5.2 数据分组 | 第46-47页 |
5.3 样本1分析 | 第47-51页 |
5.3.1 训练组(样本 1)样本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3.2 测试组(样本 1)样本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3.3 预测组(样本 1)误差分析 | 第49-51页 |
5.4 样本2分析 | 第51-55页 |
5.4.1 训练组(样本 2)样本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4.2 测试组(样本 2)样本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4.3 预测组(样本 2)误差分析 | 第53-55页 |
5.5 样本3分析 | 第55-58页 |
5.5.1 训练组(样本 3)样本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5.2 测试组(样本 3)样本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5.3 预测组(样本 3)误差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6 三种容量样本实证结果比较 | 第58-60页 |
5.7 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8 模型有效性分析 | 第62页 |
5.9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