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品质规划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U公司现有品质规划和流程方法 | 第12-30页 |
2.1 U公司简介 | 第12页 |
2.2 U公司所在行业的背景分析 | 第12-14页 |
2.3 U公司原来的产线员工管理 | 第14-17页 |
2.3.1 U公司曾经使用过的产线员工招聘策略 | 第14页 |
2.3.2 U公司现有产线员工培训 | 第14-15页 |
2.3.3 U公司现有产线员工沟通 | 第15-16页 |
2.3.4 U公司产线操作工的考核和激励 | 第16-17页 |
2.4 U公司现有产线员工管理的实行结果 | 第17-18页 |
2.5 U公司现有的品质规划方法及缺陷 | 第18-29页 |
2.5.1 U公司项目管理 | 第18-20页 |
2.5.2 U公司重要关键特性管理 | 第20-21页 |
2.5.3 U公司解决问题PDCA | 第21-29页 |
2.6 U公司现有的品质规划方法的缺陷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U公司品质规划与流程分析 | 第30-46页 |
3.1 品质规划流程重建的目地 | 第30页 |
3.2 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30-31页 |
3.3 品质规划流程分析 | 第31-46页 |
3.3.1 品质规划之关键重要特性 | 第31-32页 |
3.3.2 品质规划之问题解决思路 | 第32-46页 |
3.3.2.1 问题描述之流程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.2.2 问题分析准备之MSA调查 | 第33-34页 |
3.3.2.3 问题分析之因子搜索 | 第34-39页 |
3.3.2.4 问题分析之对红X,粉红X进行永久改善 | 第39-41页 |
3.3.2.5 问题分析之用B vs. C的方法验证改善措施的可靠性 | 第41-44页 |
3.3.2.6 问题分析之过程确认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U公司品质规划与流程重建 | 第46-53页 |
4.1 人力资源的重建 | 第46-49页 |
4.1.1 重新规划产线员工招聘策略 | 第46页 |
4.1.2 新建产线员工培训模板 | 第46-48页 |
4.1.3 新建产线员工沟通模式 | 第48-49页 |
4.1.4 针对新项目新产线,新建考核激励机制 | 第49页 |
4.2 品质规划流程的重建 | 第49-52页 |
4.2.1 新建QFD方法找出重要关键特性项目 | 第49-50页 |
4.2.2 新建DOE方法完善PDCA方法的不足 | 第50-52页 |
4.3 新的人力资源方案的实施效果 | 第52页 |
4.4 新的品质规划在铆接方面提升的效果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6页 |
5.1 总结 | 第53-54页 |
5.1.1 产线员工规划的总结 | 第53-54页 |
5.1.2 产线品质规划方法的总结 | 第54页 |
5.2 展望 | 第54-56页 |
5.2.1 产线员工规划的展望 | 第54页 |
5.2.2 产线品质规划方法的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