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碳建筑供应链构建及评价研究
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9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| 1.2.3 现有研究评述 | 第19页 |
| 1.3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9-21页 |
| 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1.3.2 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| 1.4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21-24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| 1.4.2 研究框架 | 第21-24页 |
| 2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4-34页 |
| 2.1 建筑供应链 | 第24-28页 |
| 2.1.1 建筑供应链概念 | 第24-25页 |
| 2.1.2 建筑供应链特点 | 第25-26页 |
| 2.1.3 建筑供应链管理 | 第26-28页 |
| 2.2 低碳供应链 | 第28-32页 |
| 2.2.1 低碳供应链的发展 | 第28-30页 |
| 2.2.2 低碳供应链概念 | 第30-31页 |
| 2.2.3 低碳供应链管理 | 第31-32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3 低碳建筑供应链的构建 | 第34-44页 |
| 3.1 低碳建筑供应链概念界定 | 第34-35页 |
| 3.2 低碳建筑供应链模型构建 | 第35-41页 |
| 3.2.1 低碳建筑供应链模型构建策略 | 第35页 |
| 3.2.2 低碳建筑供应链模型 | 第35-41页 |
| 3.3 低碳建筑供应链的特点 | 第41-43页 |
| 3.3.1 低碳建筑供应链与建筑供应链的对比 | 第41-42页 |
| 3.3.2 低碳建筑供应链与低碳供应链的对比 | 第42-43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4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4-64页 |
| 4.1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44-45页 |
| 4.2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| 第45-46页 |
| 4.3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初选 | 第46-54页 |
| 4.3.1 低碳策划与设计 | 第46-48页 |
| 4.3.2 低碳采购 | 第48-50页 |
| 4.3.3 低碳施工 | 第50-51页 |
| 4.3.4 低碳回收 | 第51-52页 |
| 4.3.5 供应链协同 | 第52-54页 |
| 4.4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优化 | 第54-60页 |
| 4.4.1 基于专家意见的指标调整 | 第55-56页 |
| 4.4.2 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 | 第56-60页 |
| 4.5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 | 第60-63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5 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64-72页 |
| 5.1 模型方法选择 | 第64-66页 |
| 5.1.1 权重计算方法选择 | 第64-65页 |
| 5.1.2 评价方法选择 | 第65-66页 |
| 5.2 评价模型建立 | 第66-70页 |
| 5.2.1 确立要素集 | 第66页 |
| 5.2.2 基于结构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| 第66-68页 |
| 5.2.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建立 | 第68-70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| 6 案例研究 | 第72-82页 |
| 6.1 案例概况 | 第72页 |
| 6.2 综合评价 | 第72-81页 |
| 6.2.1 计算指标权重 | 第72-77页 |
| 6.2.2 模糊综合评价 | 第77-81页 |
| 6.3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7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| 7.1 研究结论 | 第82-83页 |
| 7.2 研究不足 | 第83页 |
| 7.3 研究展望 | 第83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9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2-94页 |
| 附录 | 第94-102页 |
| 附录一:低碳建筑供应链评价指标选取调查问卷 | 第94-98页 |
| 附录二:指标排序调查表 | 第98-100页 |
| 附录三:模糊评价调查表 | 第100-102页 |
| 致谢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