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1. 绪论 | 第7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20页 |
1.2.1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1.2.2 国内外有关人才需求预测的研究综述 | 第12-20页 |
1.3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0-22页 |
1.3.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1.3.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24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特色 | 第24-26页 |
2.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6-39页 |
2.1 国内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 | 第26-28页 |
2.2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8-33页 |
2.2.1 新兴能源产业 | 第30页 |
2.2.2 新材料产业 | 第30-31页 |
2.2.3 先进装备制造业 | 第31页 |
2.2.4 生物产业 | 第31页 |
2.2.5 信息产业 | 第31-32页 |
2.2.6 节能环保产业 | 第32-33页 |
2.2.7 清洁能源汽车产业 | 第33页 |
2.3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| 第33-39页 |
2.3.1 产业总体规模偏小,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| 第33-35页 |
2.3.2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 | 第35-36页 |
2.3.3 资金投入不足,科技支撑作用不强 | 第36-37页 |
2.3.4 产业体制僵化,市场机制失灵 | 第37-39页 |
3.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现状分析 | 第39-47页 |
3.1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体现状 | 第39-43页 |
3.1.1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基本现状 | 第39-41页 |
3.1.2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2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3-47页 |
3.2.1 人才理念落后,人才政策不完善 | 第43-44页 |
3.2.2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,产学研供求脱节 | 第44-45页 |
3.2.3 人才激励机制不科学,企业重使用轻培养 | 第45-46页 |
3.2.4. 人才服务机制不健全,人文关怀不到位 | 第46-47页 |
4.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分析 | 第47-61页 |
4.1 人才预测的基本理论 | 第47-48页 |
4.1.1 人才预测的含义 | 第47页 |
4.1.2 人才预测的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1.3 本文人才需求预测方法的选择 | 第48页 |
4.2 运用灰色模型对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| 第48-55页 |
4.2.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| 第48-50页 |
4.2.2 预测模型建立 | 第50-51页 |
4.2.3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| 第51-55页 |
4.3 运用趋势外推法对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| 第55-58页 |
4.3.1 趋势外推法概述 | 第55页 |
4.3.2 运用趋势外推法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| 第55-58页 |
4.4 人才需求组合预测 | 第58-59页 |
4.4.1 建立组合模型 | 第58页 |
4.4.2 组合模型预测 | 第58-59页 |
4.5 人才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路径分析 | 第61-67页 |
5.1 “引领型”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思路 | 第61-62页 |
5.2 健全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机制的建议 | 第62-67页 |
5.2.1 提升人才理念,完善人才政策 | 第62-63页 |
5.2.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推进校企合作对接 | 第63-65页 |
5.2.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 | 第65-66页 |
5.2.4 健全人才服务机制,加强人文关怀 | 第66-67页 |
6.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