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 导论 | 第9-15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、城市化进程中的留守家庭问题 | 第9-10页 |
2、老龄化背景下的留守老人问题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1、文献法 | 第13页 |
2、观察法 | 第13-14页 |
3、访谈法 | 第14-15页 |
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| 第15-23页 |
(一)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1、留守家庭 | 第15页 |
2、留守老人 | 第15页 |
3、隔代家庭和隔代教养 | 第15-16页 |
4、社会工作 | 第16页 |
(二) 相关文献研究 | 第16-20页 |
1、关于隔代家庭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2、关于隔代教养问题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3、关于祖辈群体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4、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| 第19-20页 |
(三) 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1、社会角色理论 | 第20-21页 |
2、代际关系理论 | 第21-23页 |
三 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| 第23-35页 |
(一) Q社区概况 | 第23-24页 |
(二) Q社区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研究 | 第24-32页 |
1、隔代教养现象产生的原因 | 第25-26页 |
2、祖辈监护人的特点 | 第26-28页 |
3、隔代教养的积极作用 | 第28-31页 |
4、隔代教养带来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(三) 需求分析 | 第32-33页 |
(四) 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的必要性 | 第33-35页 |
四 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实务 | 第35-54页 |
(一)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| 第35-36页 |
1、倡导者 | 第35页 |
2、支持者 | 第35-36页 |
3、照顾者 | 第36页 |
(二) 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、目标与方法 | 第36-38页 |
1、服务理念 | 第36-37页 |
2、服务目标 | 第37页 |
3、工作方法 | 第37-38页 |
(三) 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过程 | 第38-52页 |
1、活动策划阶段 | 第38页 |
2、活动实施阶段 | 第38-52页 |
(1) 小组活动 | 第38-46页 |
准备阶段 | 第39页 |
实施阶段 | 第39-45页 |
小组活动评估 | 第45-46页 |
(2) 社区活动 | 第46-52页 |
活动一:“关爱老年人—晨练太极”社区活动 | 第46-48页 |
活动二:联合社区居委会及高校志愿者开展献爱心活动 | 第48-50页 |
活动三:开设社区“隔代教养”专栏 | 第50-51页 |
社区活动的评估 | 第51-52页 |
(四) 活动评估阶段 | 第52-54页 |
1、介入方法的评估 | 第52-53页 |
2、介入效果的评估 | 第53-54页 |
五 结论与建议 | 第54-57页 |
(一) 构建多元化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| 第54-55页 |
(二) 转变服务观念,加强对祖辈群体的支持力度 | 第55-56页 |
(三) 建立“社工+义工”联动机制,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