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勘测、设计与计算论文--桥涵设计论文

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抗震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地震与震害第11-14页
    1.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发展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动力及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3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地震易损性概述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的方法及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-21页
第2章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-30页
    2.1 工程背景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技术标准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上部结构构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连接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下部结构构造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伸缩缝与支座第23页
    2.2 传统混凝土箱梁桥参数设计第23-24页
    2.3 两个结构的比较第24页
    2.4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上部结构的模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边界条件的模拟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伸缩缝模拟第25-26页
    2.5 动力特性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基本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8-30页
第3章 桥梁结构的反应谱分析第30-47页
    3.1 反应谱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反应谱理论的基本概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反应谱理论的基本假定及抗震计算的步骤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反应谱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第31页
    3.2 反应谱参数的选取第31-33页
    3.3 纵向地震响应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E1 地震响应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E2 地震作用第36-38页
    3.4 横向地震响应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E1 地震作用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E2 地震作用第42-44页
    3.5 强度与变形验算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桥墩、桩基强度验算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变形验算第45-4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4章 地震易损性分析第47-74页
    4.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概念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易损性分析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易损性分析的主要步骤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分析软件第48页
    4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上部结构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下部结构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支座的模拟第51-54页
    4.3 损伤指标的确定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桥墩损伤指标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支座损伤指标第59-60页
    4.4 地震波的选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地震动的选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地震动参数的选择第61页
    4.5 结构需求概率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桥墩位移延性系数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支座地震响应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第64-65页
    4.6 地震易损性分析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构件易损性曲线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桥梁系统的易损性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5章 桥梁合理抗震体系第74-82页
    5.1 中美规范对抗震体系的不同规定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AASHTO 桥梁抗震指南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中国抗震规范第74-75页
    5.2 合理抗震体系的基本特征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传力路径不间断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桥梁保持整体性第75-76页
    5.3 桥梁合理抗震体系的主要内容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容许使用的桥梁抗震体系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保证传力路径不间断的抗震单元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保持桥梁整体性的措施第80-81页
    5.4 山区桥梁的合理抗震体系第8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结论及展望第82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91页
附录A(地震动记录表)第91-96页
致谢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跨独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力学性能与施工控制研究
下一篇:多参数条件下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匹配设计及稳健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