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地震与震害 | 第11-14页 |
1.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| 第14-15页 |
1.2.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发展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动力及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概述及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.1 地震易损性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3.2 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的方法及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.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| 第19-20页 |
1.4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1-30页 |
2.1 工程背景 | 第21-23页 |
2.1.1 主要技术标准 | 第21页 |
2.1.2 上部结构构造 | 第21-22页 |
2.1.3 连接件 | 第22-23页 |
2.1.4 下部结构构造 | 第23页 |
2.1.5 伸缩缝与支座 | 第23页 |
2.2 传统混凝土箱梁桥参数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3 两个结构的比较 | 第24页 |
2.4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6页 |
2.4.1 上部结构的模拟 | 第24-25页 |
2.4.2 边界条件的模拟 | 第25页 |
2.4.3 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 | 第25页 |
2.4.4 伸缩缝模拟 | 第25-26页 |
2.5 动力特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5.1 基本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5.2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桥梁结构的反应谱分析 | 第30-47页 |
3.1 反应谱理论 | 第30-31页 |
3.1.1 反应谱理论的基本概念 | 第30-31页 |
3.1.2 反应谱理论的基本假定及抗震计算的步骤 | 第31页 |
3.1.3 反应谱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| 第31页 |
3.2 反应谱参数的选取 | 第31-33页 |
3.3 纵向地震响应 | 第33-38页 |
3.3.1 E1 地震响应 | 第33-36页 |
3.3.2 E2 地震作用 | 第36-38页 |
3.4 横向地震响应 | 第38-44页 |
3.4.1 E1 地震作用 | 第38-42页 |
3.4.2 E2 地震作用 | 第42-44页 |
3.5 强度与变形验算 | 第44-46页 |
3.5.1 桥墩、桩基强度验算 | 第44-45页 |
3.5.2 变形验算 | 第45-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47-74页 |
4.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1.1 概念 | 第47页 |
4.1.2 易损性分析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1.3 易损性分析的主要步骤 | 第48页 |
4.1.4 分析软件 | 第48页 |
4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8-54页 |
4.2.1 材料的本构模型 | 第48-51页 |
4.2.2 上部结构 | 第51页 |
4.2.3 下部结构 | 第51页 |
4.2.4 支座的模拟 | 第51-54页 |
4.3 损伤指标的确定 | 第54-60页 |
4.3.1 桥墩损伤指标 | 第54-59页 |
4.3.2 支座损伤指标 | 第59-60页 |
4.4 地震波的选取 | 第60-61页 |
4.4.1 地震动的选取 | 第60-61页 |
4.4.2 地震动参数的选择 | 第61页 |
4.5 结构需求概率分析 | 第61-65页 |
4.5.1 桥墩位移延性系数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| 第61-64页 |
4.5.2 支座地震响应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| 第64-65页 |
4.6 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65-73页 |
4.6.1 构件易损性曲线 | 第65-71页 |
4.6.2 桥梁系统的易损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5章 桥梁合理抗震体系 | 第74-82页 |
5.1 中美规范对抗震体系的不同规定 | 第74-75页 |
5.1.1 AASHTO 桥梁抗震指南 | 第74页 |
5.1.2 中国抗震规范 | 第74-75页 |
5.2 合理抗震体系的基本特征 | 第75-76页 |
5.2.1 传力路径不间断 | 第75页 |
5.2.2 桥梁保持整体性 | 第75-76页 |
5.3 桥梁合理抗震体系的主要内容 | 第76-81页 |
5.3.1 容许使用的桥梁抗震体系 | 第76-77页 |
5.3.2 保证传力路径不间断的抗震单元 | 第77-80页 |
5.3.3 保持桥梁整体性的措施 | 第80-81页 |
5.4 山区桥梁的合理抗震体系 | 第8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82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附录A(地震动记录表) | 第91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