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材料论文--黑色金属论文

考虑冲压和点焊工艺影响的Q&P钢疲劳性能试验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1.2 Q&P 钢简介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Q&P 钢生产工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Q&P 钢显微组织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机理第18-2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先进高强钢的疲劳性能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应力状态和应变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先进高强钢点焊工艺及点焊疲劳第22-24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24-26页
第二章 Q&P 钢材料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第26-5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6页
    2.2 试验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第26-29页
    2.3 疲劳试验基本理论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疲劳载荷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S-N 曲线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疲劳裂纹扩展第33-34页
    2.4 Q&P 钢疲劳强度试验研究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疲劳强度试验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升降法确定疲劳极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疲劳寿命统计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2.5 Q&P 钢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结果第43-46页
    2.6 Q&P 钢疲劳断口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第三章 循环载荷对 Q&P 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第51-5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1页
    3.2 应变控制循环载荷下的马氏体相变模型简介第51-52页
    3.3 残余奥氏体测量方法简介第52-54页
    3.4 循环载荷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应力幅值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循环次数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四章 预应变条件下的 Q&P 钢疲劳性能研究第59-7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9页
    4.2 预应变试验方法及疲劳试样的制备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单向拉伸试验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平面应变试验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疲劳试样的制备第62-63页
    4.3 应力状态和预应变量对 Q&P 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应力状态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预应变量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预应变中马氏体相变和材料硬化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预应变后循环载荷作用下的马氏体相变第67-6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五章 Q&P 钢电阻点焊工艺及拉剪疲劳试验研究第70-8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0页
    5.2 典型电阻点焊工艺周期简介第70-72页
    5.3 电阻点焊及点焊接头拉剪疲劳试验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点焊试样制备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点焊接头性能及疲劳强度试验方法第73页
    5.4 电阻点焊工艺试验结果分析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焊接工艺窗口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焊接工艺参数对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点焊接头显微硬度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5.5 点焊拉剪疲劳试验结果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点焊拉剪疲劳试验参数设置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点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点焊疲劳强度试验结果第80-81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3-86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83-84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1页
致谢第91-9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汽车备件中心区域拣选作业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
下一篇:车载自组网隐私保护技术和安全协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