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载自组网隐私保护技术和安全协议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图片目录 | 第10-11页 |
表格目录 | 第11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7页 |
1.1.1 VANET概述 | 第12-14页 |
1.1.2 安全隐私威胁 | 第14-1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0-21页 |
1.3.1 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20页 |
1.3.2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0-21页 |
1.4 文章结构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预备知识 | 第23-32页 |
2.1 相关数学知识 | 第23-25页 |
2.1.1 双线性映射 | 第23页 |
2.1.2 难题假设 | 第23-25页 |
2.2 相关密码学技术 | 第25-31页 |
2.2.1 基于身份模糊匹配的加密 | 第25-26页 |
2.2.2 零知识证明 | 第26-29页 |
2.2.3 动态群签名 | 第29-30页 |
2.2.4 自认证公钥签名 | 第30-3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VANET匿名认证技术研究 | 第32-43页 |
3.1 基于伪名证书的认证方法 | 第32-34页 |
3.2 基于群签名的认证方法 | 第34-37页 |
3.3 基于“群签名+伪名”的认证方法 | 第37-40页 |
3.4 基于PKI的认证方法 | 第40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保护隐私的车载自组网消息验证方案 | 第43-53页 |
4.1 前言 | 第43-44页 |
4.2 基于群签名的消息验证框架 | 第44-45页 |
4.3 方案描述 | 第45-48页 |
4.3.1 系统建立 | 第45-46页 |
4.3.2 车辆加入群 | 第46-47页 |
4.3.3 消息的签名和验证 | 第47页 |
4.3.4 密钥更新 | 第47页 |
4.3.5 成员撤销 | 第47-48页 |
4.3.6 身份追踪 | 第48页 |
4.4 性能和安全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4.1 性能评估 | 第48-49页 |
4.4.2 安全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5 实验仿真 | 第50-5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VANET中一种保护隐私的安全叫车协议 | 第53-66页 |
5.1 前言 | 第53-54页 |
5.2 系统模型 | 第54-56页 |
5.2.1 安全问题 | 第55页 |
5.2.2 安全目标 | 第55-56页 |
5.3 协议框架 | 第56-60页 |
5.3.1 系统建立阶段 | 第56-57页 |
5.3.2 叫车应用阶段 | 第57-60页 |
5.3.3 违约仲裁阶段 | 第60页 |
5.4 协议描述 | 第60-62页 |
5.5 性能和安全性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5.1 时间代价分析 | 第62页 |
5.5.2 安全性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6 实验仿真 | 第63-65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6章 VANET中一个保护隐私的安全导航协议 | 第66-81页 |
6.1 前言 | 第66-68页 |
6.2 系统模型和安全目标 | 第68-69页 |
6.2.1 系统模型 | 第68-69页 |
6.2.2 安全目标 | 第69页 |
6.3 协议框架 | 第69-70页 |
6.4 协议描述 | 第70-75页 |
6.4.1 系统建立 | 第71页 |
6.4.2 用户注册 | 第71页 |
6.4.3 申请导航 | 第71-72页 |
6.4.4 获取服务 | 第72-74页 |
6.4.5 路线重构 | 第74页 |
6.4.6 消费审计 | 第74-75页 |
6.5 性能和安全性分析 | 第75-80页 |
6.5.1 安全性分析 | 第75-76页 |
6.5.2 性能分析 | 第76-80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7.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| 第81-82页 |
7.2 下一步工作方向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