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“历史评论”研究--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为例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引言第6-11页
    一 选题缘起第6-7页
    二 研究现状第7-10页
    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-11页
第一章 :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“历史评论”概述第11-28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历史评论”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科书“历史评论”的内容分类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按呈现形式划分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按历史客体划分第15-18页
    第三节 高中历史教科书“历史评论“的发展历程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历史评论”在形式上的发展变化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历史评论”在内容上的发展变化第20-22页
    第四节 高中历史教科书“历史评论”的意义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深化历史课学习主题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定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四 点明史实的“鉴往知来”作用第25-28页
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“历史评论”的现状第28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《新课标》对教科书“历史评论”的要求第28-30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历史评论”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历史评论”所占篇幅统计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历史评论”在不同课题中的体现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“历史评论”的特点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历史评论”的呈现形式多样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融合多种史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对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由显性变为隐性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四 “历史评论”更加客观第40-42页
    第四节 高中历史教科书“历史评论”的不足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历史评论”在课文中的分布不均衡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历史评论”涉及的层面比较狭窄第44-46页
第三章 提高历史教科书中的“历史评论”水平的对策第46-57页
    第一节 明确的编纂指导思想第46-47页
    第二节 应恰当的文本呈现形式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历史评论”呈现方式多样化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历史评论”要用词准确、表达清晰第49-50页
    第三节 坚持科学的评论原则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对历史人物评价力求立体化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历史评论”应加强人文关怀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 “历史评论”应注重“经世致用”第55-57页
结语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德育叙事文本研究--以苏人版教材叙事文体为例
下一篇:高中阶段家校沟通问题的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