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珲春四中语文“差异—适应性”教学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概念界定第15-16页
第二章 珲春市四中“差异-适应性”教学形式的理论依据第16-18页
    2.1 孔子“因材施教”与苏格拉底“产婆术”第16页
    2.2 维果茨基“最近发展区理论”第16-17页
    2.3 华国栋“差异教学论”第17-18页
第三章 珲春市四中语文“差异适应性”教学实施现状调查第18-31页
    3.1 教师现状调查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个人情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认识情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教学开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教学设计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课堂管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作业情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课外活动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学生现状调查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接受适应情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课堂表现情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作业完成情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参加活动情况第29-30页
    3.3 中考语文成绩现状调查第30-31页
第四章 珲春市四中语文“差异-适应性”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4.1 教师情感态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存在问题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成因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4.2 学生课堂表现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存在问题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成因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4.3 课堂评价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存在问题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成因分析第34-36页
第五章 珲春市四中语文“差异-适应性”教学实施建议第36-44页
    5.1 增强教师工作意识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化意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加强对普通教师人文关怀第37-38页
    5.2 提高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增强学生学科紧迫感压力感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多质疑第39-40页
    5.3 规范评价标准机制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教师课堂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定评价标准第40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附录一第48-50页
附录二第50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学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缺陷原因探析
下一篇:新手、成手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--以大庆第一中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