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--教师论文

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研究--基于GZ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的调查
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目录第9-12页
导论第12-22页
    (一) 问题的提出第12-13页
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对骨干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对骨干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3. 对骨干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校本研修第15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文献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问卷调查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 访谈法第16页
    (四)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8-22页
一、教师同伴互助的概述第22-27页
    (一) 教师同伴互助的含义第22-23页
    (二) 教师同伴互助的优势第23-24页
    (三) 教师同伴互助中隐含的理念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共同的教学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 相同的教育价值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 相似的核心问题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 一致的研究目的观第26-27页
二、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表现特征第27-33页
    (一) 互助的主体性第27-28页
    (二) 互助的充分性第28-29页
    (三) 互助的目的性第29-30页
    (四) 互助氛围的浓厚性第30-31页
    (五) 互助方式的多样性第31-33页
三、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调查第33-54页
    (一) 互助主体性强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互助意识以自愿与平等为主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互助主题的确定方式以同伴协商为主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互助同伴的选择以相同学科教师为主第39-40页
    (二) 互助程度很充分第40-41页
    (三) 互助目的性强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互助目标定位清晰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互助目的定位一般为专业能力的提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互助内容多研究实际问题第44-46页
    (四) 互助能力强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 骨干教师注重自身的互助能力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 骨干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第47-48页
    (五) 互助氛围浓厚第48-49页
    (六) 互助时间不充足第49-51页
    (七) 互助方式较少第51-54页
四、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分析第54-63页
    (一) 较强的互助能力有助于增强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第54-55页
    (二) 较强的自愿意识促进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提高第55-57页
    (三) 明确的互助目标能提高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第57-58页
    (四) 充足的互助时间有助于增强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第58-59页
    (五) 浓厚的互助氛围有利于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提高第59-60页
    (六) 较高的教师素养有助于增强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第60-61页
    (七) 平等的互助关系有助于增强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第61-63页
五、增强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第63-68页
    (一) 有效开展同伴互助活动的基础力量——普通教师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加强教师的组织管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 注重教师的“非正式互助”第65-66页
    (二) 有效开展同伴互助活动的引领队伍——骨干教师第66-67页
    (三) 有效开展同伴互助活动的责任主体——管理团队第67-68页
结语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附录第71-75页
    附录一第71-74页
    附录二第74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冲突研究
下一篇: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