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写作、修辞论文

诉求类标语语言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 1.1 标语的概念及界定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标语的定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标语与口号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标语与广告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标语与公示语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标语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选题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言语行为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原型范畴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1.5 语料来源第17-18页
第2章 诉求类标语的性质和功能第18-24页
    2.1 诉求类标语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诉求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诉求类标语第18-19页
    2.2 诉求类标语的特点第19-22页
    2.3 诉求类标语的功能第22-24页
第3章 诉求类标语的分类第24-46页
    3.1 形式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施为动词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标记成分第28-29页
    3.2 语气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祈使语气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疑问语气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陈述语气第35-36页
    3.3 语义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单一语义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多重语义第40-42页
    3.4 意向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断言类+指令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宣告类+指令类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承诺类+指令类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表情类+指令类第45-46页
第4章 特殊的诉求类标语研究第46-57页
    4.1 个性诉求类标语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多种语言的运用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流行语的运用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标点符号的运用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谐音的运用第54-55页
    4.2 诅咒类标语第55-57页
第5章 诉求类标语的制作第57-62页
    5.1 制约因素第57-58页
    5.2 制作原则第58-59页
    5.3 具体分析——期待、诚邀与欢迎第59-62页
第6章 结语第62-64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后记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标点符号改革的思想史解释(1916-1933)
下一篇:频率副词“屡”与“屡屡”的比较研究及其教学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