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1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合金熔体热物性参数测试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5页 |
1.2.1 合金熔体粘度检测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2 合金熔体表面张力检测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3 合金熔体密度检测方法 | 第14页 |
1.2.4 合金熔体电导率检测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2.5 合金熔体热物性参数集成测试技术 | 第15页 |
1.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集成测试系统的检测原理及系统结构 | 第16-24页 |
2.1 合金熔体热物性参数检测基本原理 | 第16-19页 |
2.1.1 合金熔体密度与表面张力同步检测基本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合金熔体粘度检测基本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1.3 合金熔体电导率检测基本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2 集成测试系统的总体结构及测试流程 | 第19-20页 |
2.2.1 系统的总体结构 | 第19-20页 |
2.2.2 系统检测工作流程 | 第20页 |
2.3 集成测试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 | 第20-23页 |
2.3.1 软件设计目标 | 第20-21页 |
2.3.2 软件系统构成 | 第21-22页 |
2.3.3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2.4 用户界面的设计思想 | 第23页 |
2.4.1 可用性设计 | 第23页 |
2.4.2 模块化设计 | 第2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集成测试系统的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| 第24-34页 |
3.1 控制单元的硬件环境 | 第24-26页 |
3.1.1 硬件组成 | 第24-25页 |
3.1.2 工控机 | 第25页 |
3.1.3 开关量输入输出板卡 | 第25-26页 |
3.2 手动控制 | 第26-27页 |
3.3 自动控制 | 第27页 |
3.4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| 第27-32页 |
3.4.1 功能盘转动控制模块 | 第28-29页 |
3.4.2 表面张力密度同步检测模块 | 第29页 |
3.4.3 粘度检测模块 | 第29-31页 |
3.4.4 电导率检测模块 | 第31页 |
3.4.5 温度控制模块 | 第31-32页 |
3.5 应用程序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5.1 系统调试界面设计 | 第32页 |
3.5.2 参数设置界面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集成测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软件设计 | 第34-47页 |
4.1 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的硬件结构 | 第34-38页 |
4.1.1 硬件结构 | 第34-35页 |
4.1.2 数据采集卡PC-6319D | 第35-36页 |
4.1.3 传感器的选型 | 第36-38页 |
4.2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界面设计 | 第38-40页 |
4.2.1 参数检测界面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2.2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3 软件中使用的主要技术 | 第40-43页 |
4.3.1 数字滤波 | 第40-42页 |
4.3.2 标度变换 | 第42-43页 |
4.4 系统数据库设计 | 第43-46页 |
4.4.1 Delphi 开发数据库程序的优点 | 第43页 |
4.4.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4.4.3 数据库的任务要求 | 第44页 |
4.4.4 数据表的设计 | 第44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集成测试系统的软件调试 | 第47-52页 |
5.1 空运行状态下系统软件调试 | 第47-48页 |
5.1.1 软件模块调试 | 第47页 |
5.1.2 系统空运行的调试 | 第47-48页 |
5.2 实验室条件下系统软件测试 | 第48-51页 |
5.2.1 待机界面 | 第48页 |
5.2.2 粘度测试 | 第48-49页 |
5.2.3 表面张力和密度检测 | 第49-50页 |
5.2.4 电导率检测 | 第50页 |
5.2.5 多参数综合测试 | 第50-51页 |
5.2.6 历史数据调用 | 第5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