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致谢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NoC 产生的原因 | 第13-15页 |
1.1.1 SoC 面临的挑战 | 第13-15页 |
1.1.2 NoC 的特点 | 第15页 |
1.2 NoC 研究的关键问题 | 第15-17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1.4 课题来源、创新点及文章结构安排 | 第18-21页 |
1.4.1 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1.4.2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NoC 通讯架构与容错 | 第21-29页 |
2.1 NoC 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2 NoC 的故障与容错技术介绍 | 第22-26页 |
2.2.1 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 | 第23页 |
2.2.2 NoC 的容错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2.3 NoC 容错技术的工作层次 | 第25-26页 |
2.3 NoC 通讯架构组件的容错介绍 | 第26-28页 |
2.3.1 链路的容错 | 第26-27页 |
2.3.2 路由器的容错 | 第27-28页 |
2.3.3 RNI 的容错 | 第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一种高可靠 NoC 通讯架构 | 第29-36页 |
3.1 问题的提出 | 第29-30页 |
3.2 高可靠 NoC 通讯架构 | 第30页 |
3.3 双端口 RNI 的设计 | 第30-32页 |
3.3.1 双端口 RNI 的结构 | 第30-31页 |
3.3.2 双端口 RNI 的工作过程 | 第31-32页 |
3.4 实验结果 | 第32-35页 |
3.4.1 可靠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4.2 硬件开销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基于 DPA 结构 NoC 的容错路由算法设计 | 第36-43页 |
4.1 问题的提出 | 第36-37页 |
4.2 容错模型 | 第37页 |
4.3 容错路由算法 | 第37-38页 |
4.4 实验结果 | 第38-42页 |
4.4.1 实验模型 | 第38-40页 |
4.4.2 实验结果 | 第40-4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3-45页 |
5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43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