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8-9页 |
1.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3 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4-22页 |
2.1 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理论 | 第14-17页 |
2.1.1 马克思关于股份制产生的论述 | 第14-15页 |
2.1.2 马克思关于股份制性质的论述 | 第15-16页 |
2.1.3 马克思股份制理论对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启示 | 第16-17页 |
2.2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-22页 |
2.3.1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| 第18-19页 |
2.3.2 委托代理关系的内涵 | 第19-22页 |
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 | 第22-26页 |
3.1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| 第22页 |
3.2 演变的过程 | 第22-26页 |
3.2.1 计划经济下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| 第22-23页 |
3.2.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| 第23-26页 |
第4章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6-38页 |
4.1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4页 |
4.1.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4.1.2 改革后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4.1.3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4.2 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8页 |
4.2.1 观念的阻碍 | 第34-35页 |
4.2.2 体制的阻碍 | 第35-36页 |
4.2.3 现实布局的阻碍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国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启示 | 第38-42页 |
5.1 国外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| 第38-40页 |
5.1.1 德国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 | 第38页 |
5.1.2 英国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 | 第38-39页 |
5.1.3 新加坡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 | 第39-40页 |
5.2 国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第6章 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新思考及建议 | 第42-46页 |
6.1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原则 | 第42页 |
6.1.1 明确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| 第42页 |
6.1.2 明确国有企业所有权的主体是“全体人民” | 第42页 |
6.2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建议 | 第42-46页 |
6.2.1 简化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层次 | 第42-43页 |
6.2.2 落实全体公民作为所有权主体对履行国企所有者职责机构的监督 | 第43-44页 |
6.2.3 完善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| 第44页 |
6.2.4 让国企分红惠及全民,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 | 第44-46页 |
第7章 结语 | 第46-48页 |
7.1 本论文的主要观点 | 第46页 |
7.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46-47页 |
7.3 展望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