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基于Web2.0的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设计与实现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5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-15页
第二章 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第15-23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的由来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的起源第15页
  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·投入学习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混沌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·六度分割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·需要层次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第19-20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在高校中的应用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正式学习第20页
     ·非正式学习第20-23页
第三章 虚拟学习社区门户模型第23-39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概念第23-24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类型第24-27页
     ·校园教学型门户——华师在线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社会交流型门户——科学网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协同教育型——阳光通协同教育网第26-27页
   ·Web1.0时代的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第27-30页
     ·Web1.0时代的门户特征第27-29页
     ·Web1.0学习社区门户存在的缺陷第29-30页
   ·Web2.0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影响第30-33页
     ·Web2.0的新特性第30页
     ·Web2.0时代的学习环境第30-31页
     ·Web2.0时代的学习者第31-32页
     ·Web2.0时代的学习新流程第32-33页
   ·Web2.0核心技术在改造虚拟学习社区门户中的应用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实现个性化——Blog、Tag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明确归属感——SNS第34页
     ·变革信息源——RSS、Wiki第34页
   ·基于Web2.0的虚拟学习社区门户模型设计第34-39页
     ·基于Web2.0的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总体设计目标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基于Web2.0的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设计原则第35页
     ·基于Web2.0的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设计依据第35-37页
  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门户基本模型第37-39页
第四章 基于Web2.0的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设计第39-55页
   ·医学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第39-47页
     ·基础设施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应用平台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教学资源第41-44页
     ·支持服务第44-46页
     ·用户第46-47页
   ·医学信息化教学第47-50页
     ·我国医学课程的基本体系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第49-50页
   ·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设计第50-55页
     ·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表示层设计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医学虚拟学习社区应用层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医学虚拟学习社区数据层设计第53-55页
第五章 基于Web2.0的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实现第55-71页
   ·基于Web2.0的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技术实现路线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技术选择第55页
     ·SNS开发平台选取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二次开发环境搭建与平台安装第56-57页
   ·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功能模块实现第57-69页
     ·表示层实现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应用层之信息智能化服务模块实现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应用层之个性化空间模块实现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应用层之协作交流模块实现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应用层之激励机制模块实现第63-65页
     ·应用层之安全机制模块实现第65-69页
   ·基于Web2.0的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试用效果分析第69-71页
第六章 总结和展望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5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ynchroFlow扩展信牌驱动工作流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运用绩效技术理论和方法改善多媒体教学应用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