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5-18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| 第18-29页 |
2.1 微信互动的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8-24页 |
2.1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2 微信互动的国外研究综述 | 第20-22页 |
2.1.3 微信互动的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2-23页 |
2.1.4 微信互动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2.2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相关研究现状 | 第24-27页 |
2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2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2.3 感知体验的相关研究现状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| 第29-34页 |
3.1 理论模型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30-34页 |
3.2.1 微信互动和感知体验的联系 | 第30页 |
3.2.2 微信互动与购买意向的关系 | 第30-32页 |
3.2.3 感知体验与购买意向的关系 | 第32页 |
3.2.4 感知体验对微信互动与感知体验对购买意向之间关系影响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变量界定与调研方法 | 第34-40页 |
4.1 变量介绍和测量 | 第34-37页 |
4.1.1 变量介绍 | 第34-35页 |
4.1.2 变量测量 | 第35-37页 |
4.2 问卷设计 | 第37-38页 |
4.3 调研方法 | 第38-40页 |
4.3.1 调研对象的界定 | 第38页 |
4.3.2 样本抽取和数据采集 | 第38-39页 |
4.3.3 数据统计方法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| 第40-60页 |
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0-43页 |
5.1.1 样本结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1.2 用户微信使用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2 信度分析 | 第43-46页 |
5.2.1 人际互动量表信度 | 第43-44页 |
5.2.2 平台互动量表信度 | 第44页 |
5.2.3 感知体验量表信度 | 第44-45页 |
5.2.4 购买意向量表信度 | 第45-46页 |
5.3 效度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3.1 微信互动 | 第46-47页 |
5.3.2 感知体验 | 第47-48页 |
5.3.3 购买意向 | 第48-49页 |
5.4 相关分析 | 第49-51页 |
5.4.1 微信互动与感知体验的相关 | 第49-50页 |
5.4.2 微信互动与购买意向的相关 | 第50-51页 |
5.4.3 感知体验与购买意向的相关 | 第51页 |
5.5 回归分析 | 第51-60页 |
5.5.1 微信互动对感知体验的回归 | 第51-53页 |
5.5.2 微信互动对购买意向的回归 | 第53-55页 |
5.5.3 感知体验对购买意向的回归 | 第55-56页 |
5.5.4 感知体验的中介作用检验 | 第56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60-65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0-61页 |
6.2 营销建议 | 第61-62页 |
6.3 不足与展望 | 第62-65页 |
6.3.1 研究不足 | 第63页 |
6.3.2 研究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