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(一)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| (二)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1.现代汉语描摹性副词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2.东北方言副词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(三)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(四)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(五)语料来源 | 第14-16页 |
| 一、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| (一)现代汉语描摹性副词的界定与分类 | 第16页 |
| (二)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界定与分类 | 第16-18页 |
| 二、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语法功能 | 第18-29页 |
| (一)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| 第18-23页 |
| 1.作状语 | 第18-21页 |
| 2.作谓语 | 第21-22页 |
| 3.作定语 | 第22页 |
| 4.作补语 | 第22-23页 |
| (二)与其他语法形式的组合能力 | 第23-27页 |
| 1.与结构助词“地”组合 | 第23页 |
| 2.与其他副词的组合 | 第23-26页 |
| 3.与特殊句式的组合 | 第26-27页 |
| (三)小结 | 第27-29页 |
| 三、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语义功能 | 第29-46页 |
| (一)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语义范畴分析 | 第29-44页 |
| 1.表速度 | 第29-34页 |
| 2.表轻松 | 第34-35页 |
| 3.表意志 | 第35-36页 |
| 4.表勉强 | 第36-37页 |
| 5.表逐一 | 第37-38页 |
| 6.表方位 | 第38-39页 |
| 7.表分组 | 第39-40页 |
| 8.表事实 | 第40页 |
| 9.表全力 | 第40-42页 |
| 10.表暗中 | 第42-43页 |
| 11.表催促 | 第43页 |
| 12.表聚集 | 第43-44页 |
| (二)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四、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语用功能 | 第46-52页 |
| (一)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篇章衔接功能 | 第46-47页 |
| (二)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句类分布 | 第47-49页 |
| (三)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语义色彩 | 第49-50页 |
| (四)锦州方言描摹性副词的表达效果 | 第50-51页 |
| (五)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结语 | 第52-53页 |
| 附录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