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世界文学论文--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--小说论文

透视“情妇”的“自我困境”—嘉莉和郭海藻的比较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8-18页
    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三 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四 论文结构第16-18页
第一章 “自我困境”的心理学理论第18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威廉·詹姆斯的自我理论第18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乔治·米德的自我理论第20-23页
第二章 消费社会转型下的“物质自我”第23-32页
    第一节 嘉莉的“物质自我”第23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郭海藻的“物质自我”第26-30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 符号社会背景下的“社会自我”第32-40页
    第一节 嘉莉的“社会自我”第32-37页
    第二节 郭海藻的“社会自我”第37-38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四章 “自我困境”形成过程中的“精神自我”第40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嘉莉的“精神自我”第40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郭海藻的“精神自我”第45-49页
第五章 嘉莉和郭海藻比较研究的启示和意义第49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嘉莉和郭海藻比较研究的启示第49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嘉莉和郭海藻比较研究的意义第51-53页
结语第53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狄更斯眼中的英美文化—《董贝父子》和《游美札记》中火车意象研究
下一篇:契诃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