呢喃呓语的音乐语言--萨尔瓦多·夏利诺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《呓语哑言》分析
论文摘要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《呓语哑言》的音乐构成 | 第11-29页 |
第一节 材料的动机化 | 第11-23页 |
一、动机基本形态 | 第11-14页 |
(一) 三音组 | 第11-13页 |
(二) 五音组 | 第13页 |
(三) 二音组 | 第13-14页 |
(四) 动机式材料的基本形态特征总结 | 第14页 |
二、基本形态的进一步衍生 | 第14-16页 |
(一) 三音组的扩展 | 第14-15页 |
(二) 半音模进 | 第15页 |
(三) 和声平移 | 第15-16页 |
三、动机式材料在作品中的运行 | 第16-22页 |
(一) 三音组的运行 | 第16-18页 |
(二) 五音组的运行 | 第18-21页 |
(三) 二音组的运行 | 第21-22页 |
四、创作的二元化 | 第22-23页 |
(一) “凝滞”与“运动” | 第22页 |
(二) “静止”与“微变” | 第22页 |
(三) 二元对比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动机材料中的核心音高关系 | 第23-28页 |
本节小节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音色与管弦乐队技法分析 | 第29-50页 |
第一节 特殊演奏法 | 第29-38页 |
一、特殊技法演奏方式的交代 | 第29-34页 |
二、特殊演奏法的实际效果 | 第34-38页 |
(一) 管乐、弦乐模仿打击乐效果 | 第34-36页 |
(二) 音高的不确定性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乐队配器及音色的运用 | 第38-49页 |
一、线条性因素的织体运用与音色处理 | 第38-40页 |
二、“呼应”与“转接”的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| 第40-43页 |
三、音色“层”的对比 | 第43-46页 |
四、音色的进一步增效 | 第46-4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三章 《呓语哑言》的结构 | 第50-70页 |
第一节 乐曲的结构布局 | 第50页 |
第二节 音色音响中的典型乐句形态 | 第50-57页 |
一、基本音色与音响形态结构 | 第51页 |
二、音色音响的构建方式 | 第51-55页 |
三、动机材料在乐句中的形态 | 第55-57页 |
第三节 钢琴声部的总体结构 | 第57-59页 |
一、单独分析的必要性 | 第57页 |
二、结构布局 | 第57-59页 |
第四节 各乐段结构的具体表现 | 第59-70页 |
一、第一乐段 | 第59-62页 |
二、第二乐段 | 第62-66页 |
三、第三乐段 | 第66-70页 |
第四章 呢喃呓语的音乐语言 | 第70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附录Ⅰ | 第78-79页 |
附录Ⅱ | 第79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