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综述 | 第8-16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8-10页 |
1、生活 | 第8-9页 |
2、生活化教学 | 第9页 |
3、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6页 |
1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2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二、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论依据与实施的必要性 | 第16-22页 |
(一)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| 第16-18页 |
1、生活教育理论 | 第16-17页 |
2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7-18页 |
3、人本主义教学观 | 第18页 |
(二)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| 第18-22页 |
1、生活化教学有利于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| 第19页 |
2、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19-20页 |
3、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| 第20-21页 |
4、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| 第21-22页 |
三、乌兰浩特市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2-36页 |
(一) 乌兰浩特市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22-32页 |
1、乌兰浩特市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| 第22-31页 |
2、乌兰浩特市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(二) 乌兰浩特市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6页 |
1、教学价值取向偏向于知识本位、社会本位 | 第32-33页 |
2、教学方法单一、手段落后 | 第33页 |
3、学校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条件不足 | 第33-34页 |
4、学校、社会、家庭存在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因素 | 第34页 |
5、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| 第34-36页 |
四、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对策研究 | 第36-43页 |
(一) 树立回归生活的教学观念 | 第36-37页 |
1、教学知识观—动态生成 | 第36-37页 |
2、教学本质观—师生交往 | 第37页 |
(二) 建构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| 第37-38页 |
1、目标体现层次性 | 第37页 |
2、目标体现生活性 | 第37-38页 |
(三) 选取回归生活的教学内容 | 第38-39页 |
1、贴近生活实际活用教材 | 第38页 |
2、挖掘校内外的生活资源 | 第38-39页 |
(四) 设计回归生活的教学过程 | 第39-40页 |
1、新课导入回归生活 | 第39页 |
2、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| 第39页 |
3、问题设计回归生活 | 第39页 |
4、活动开展回归生活 | 第39-40页 |
5、课后作业回归生活 | 第40页 |
(五) 营造回归生活的教学氛围 | 第40-41页 |
1、教学氛围民主化 | 第40页 |
2、教学氛围平等化 | 第40-41页 |
(六) 完善回归生活的教学评价 | 第41-43页 |
1、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| 第41页 |
2、综合化的评价内容 | 第41页 |
3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4页 |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