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流程 | 第8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8-10页 |
1 贝多芬生平及他的钢琴奏鸣曲 | 第10-13页 |
1.1 贝多芬的生平 | 第10-11页 |
1.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历史地位 | 第11页 |
1.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分期 | 第11-13页 |
2 贝多芬《悲怆奏鸣曲》音乐分析 | 第13-26页 |
2.1 《悲怆奏鸣曲》的创作背景 | 第13-14页 |
2.2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及作品分析 | 第14-20页 |
2.2.1 曲式结构分析 | 第14页 |
2.2.2 作品分析 | 第14-20页 |
2.3 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及作品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.1 曲式结构分析 | 第20页 |
2.3.2 作品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4 第三乐章曲式结构及作品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4.1 曲式结构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4.2 作品分析 | 第23-26页 |
3 《悲怆奏鸣曲》演奏诠释 | 第26-30页 |
3.1 节奏特点 | 第26页 |
3.1.1 第一乐章引子部分节奏复杂 | 第26页 |
3.1.2 全曲运用了大量的附点节奏 | 第26页 |
3.1.3 休止符的作用 | 第26页 |
3.2 技术难点 | 第26-29页 |
3.2.1 双音弹奏在作品中的应用 | 第26-28页 |
3.2.2 八度震音在作品中的应用 | 第28-29页 |
3.2.3 琶音在作品中的应用 | 第29页 |
3.3 丰富的力度变化 | 第29-30页 |
4 《悲怆奏鸣曲》的演奏版本比较 | 第30-33页 |
4.1 阿尔图.施纳贝尔演奏的版本 | 第30页 |
4.2 威廉.肯普夫演奏的版本 | 第30-31页 |
4.3 艾米尔.格列高里耶维奇.吉列尔斯演奏的版本 | 第31页 |
4.4 丹尼尔.巴伦鲍伊姆演奏的版本 | 第31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