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插图索引 | 第9-10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6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理论 | 第18-23页 |
2.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1.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| 第19-23页 |
2.2.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2.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2.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光大银行湖南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| 第23-35页 |
3.1 光大银行湖南分行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2 光大银行湖南分行信贷业务概况 | 第24-25页 |
3.3 光大银行湖南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| 第25-35页 |
3.3.1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模式与组织结构 | 第25-26页 |
3.3.2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| 第26-35页 |
第4章 湖南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5-45页 |
4.1 缺乏理想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| 第35-36页 |
4.1.1 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| 第35页 |
4.1.2 人力资源政策未得到全面落实 | 第35-36页 |
4.2 信贷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不健全 | 第36-39页 |
4.2.1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| 第36-37页 |
4.2.2 未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| 第37-39页 |
4.3 缺乏有效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活动 | 第39-41页 |
4.3.1 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| 第39-40页 |
4.3.2 未建立完善统一的授信制度 | 第40-41页 |
4.4 缺乏合理的信贷风险信息管理体系 | 第41-42页 |
4.4.1 信贷风险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| 第41页 |
4.4.2 信贷风险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不够 | 第41-42页 |
4.5 信贷风险内部监控实效性不强 | 第42-45页 |
4.5.1 未设置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| 第42-43页 |
4.5.2 缺少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光大银行湖南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改进对策 | 第45-58页 |
5.1 建立良好的信贷风险控制环境 | 第45-47页 |
5.1.1 优化信贷业务组织机构 | 第45-46页 |
5.1.2 提高信贷业务人员专业素养 | 第46-47页 |
5.2 构建科学的信贷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| 第47-50页 |
5.2.1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| 第47-48页 |
5.2.2 建立严密的风险评级体系 | 第48-50页 |
5.3 强化和提升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活动 | 第50-54页 |
5.3.1 提高信贷风险控制的执行效力 | 第50-52页 |
5.3.2 建立统一的综合授信制度 | 第52-54页 |
5.4 完善信贷风险信息管理系统 | 第54-55页 |
5.4.1 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| 第54页 |
5.4.2 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 | 第54-55页 |
5.5 构建实时的信贷风险内部监督机制 | 第55-58页 |
5.5.1 建立权威的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 | 第55-56页 |
5.5.2 加强内控信息披露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