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包装学论文--包装材料论文

低酰基结冷胶/明胶复合食用膜的制备、性能与应用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可食用膜简介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可食用膜的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可食用膜的改性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结冷胶简介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明胶简介第14页
    1.4 可食用膜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本实验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5-18页
第2章 低酰基结冷胶/明胶成膜复合溶液流变特性研究第18-4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19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复合溶液的制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复合溶液流变特性测定第20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20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复配比例的影响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基体浓度的影响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增塑剂的影响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离子的影响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谷氨酰胺转胺酶(TG酶)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温度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40-42页
第3章 低酰基结冷胶/明胶复合可食用膜的制备及表征第42-7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仪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43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复合膜的制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复合膜的厚度测定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复合膜的色泽测定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(WVP)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复合膜的水分含量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复合膜的水溶性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复合膜的透氧性测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复合膜的热性能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复合膜的微观结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1 数据处理第47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47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复合可食用膜的厚度与色泽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复合可食用膜的水分含量变化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复合可食用膜的水溶性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复合可食用膜的水蒸气透过率(WVP)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复合可食用膜的机械性能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复合可食用膜的氧气透过率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复合可食用膜的热性能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复合可食用膜的微观结构第69-71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71-72页
第4章 低酰基结冷胶/明胶复合食用膜应用性能研究第72-8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2-73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仪器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试剂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仪器第73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失重率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硬度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还原性Vc含量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可滴定酸含量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过氧化物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相对电导率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菌落总数第75-76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76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鲜切菠萝失重率的变化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鲜切菠萝硬度的变化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还原性Vc含量的变化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多酚氧化酶、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7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8 鲜切菠萝菌落总数的变化第83-84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84-85页
第5章 结论及创新点第85-8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5-86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86页
    5.3 建议第86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4页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加科研情况第94-95页
致谢第95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语义分析的术语知识库构建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新型果醋固定化发酵工艺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