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2-13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2.1 国外漏泄同轴电缆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2.2 国内漏泄同轴电缆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3 本论文的构成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漏泄同轴电缆的基本理论 | 第22-36页 |
2.1 漏缆的辐射理论 | 第22-25页 |
2.2 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 | 第25-27页 |
2.3 漏泄同轴电缆的分类 | 第27-28页 |
2.3.1 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 | 第27-28页 |
2.3.2 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 | 第28页 |
2.4 漏泄同轴电缆的电气性能指标 | 第28-34页 |
2.4.1 使用频带 | 第29-30页 |
2.4.2 耦合损耗 | 第30-31页 |
2.4.3 纵向衰减 | 第31-33页 |
2.4.4 特性阻抗 | 第33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辐射型八字槽漏缆的研究 | 第36-52页 |
3.1 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设计 | 第36-40页 |
3.1.1 漏泄同轴电缆内外径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3.1.2 槽孔周期的确定 | 第37页 |
3.1.3 一个周期内槽孔的排列 | 第37-38页 |
3.1.4 漏缆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0页 |
3.2 漏缆电气性能仿真分析 | 第40-47页 |
3.2.1 辐射方向图 | 第40-43页 |
3.2.2 特性阻抗 | 第43页 |
3.2.3 纵向衰减 | 第43-45页 |
3.2.4 耦合损耗 | 第45-47页 |
3.3 槽孔参数变化仿真分析 | 第47-51页 |
3.3.1 槽孔周期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3.2 槽孔槽长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3.3 槽孔倾斜角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隧道中漏缆辐射特性的研究 | 第52-78页 |
4.1 漏缆和隧道结构参数 | 第52-55页 |
4.1.1 八字槽漏缆 | 第52-54页 |
4.1.2 拱门型隧道 | 第54-55页 |
4.2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5-76页 |
4.2.1 漏缆槽口正对方向 | 第55-56页 |
4.2.2 漏缆敷设位置 | 第56-59页 |
4.2.3 隧道介电常数与漏缆辐射场 | 第59-62页 |
4.2.4 隧道尺寸与漏缆辐射场 | 第62-64页 |
4.2.5 金属构件与漏缆辐射场 | 第64-66页 |
4.2.6 车载天线与漏缆优化匹配 | 第66-69页 |
4.2.7 车载天线及漏缆的辐射特性 | 第69-73页 |
4.2.8 车载天线及漏缆的损耗特性 | 第73-7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