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化学论文

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会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1章 前言第8-12页
 一、选题的背景第8-9页
  (一) 改变学习方式,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第8页
  (二) 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第8页
  (三) 高中化学会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第8-9页
 二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三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2页
第2章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与理论基础第12-17页
 一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第12-13页
  (一) 学案的含义第12页
  (二) 导学的含义第12页
  (三) 模式的含义第12页
  (四) 教学模式的含义第12-13页
  (五)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含义第13页
 二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3-17页
  (一)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3-14页
  (二) 有意义学习理论第14页
  (三) 主体性教育理论第14-15页
  (四) 维果茨基的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第15页
  (五)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5-17页
第3章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的编制第17-20页
 一、学案的基本组成部分第17-18页
  (一) 复习目标第17页
  (二) 复习重点难点第17页
  (三) 学习方法指导第17页
  (四) 知识构成第17页
  (五) 巩固练习第17-18页
 二、学案的编写原则第18-19页
  (一) 主体性原则第18页
  (二) 启发性原则第18页
  (三) 灵活性原则第18页
  (四) 梯度化原则第18页
  (五) 创新性原则第18-19页
  (六) 探究性原则第19页
 三、学案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(一) 编写学案需要换位思考第19页
  (二) 编写学案要注重归纳总结,思路点拨第19页
  (三) 不能将学案变成练习本第19页
  (四) 学案的编写运用需要集体的智慧第19-20页
第4章 高中化学会考复习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的构建第20-23页
 一、高中化学会考复习学案的设计要求第20页
  (一) 确定明确的复习目标第20页
  (二) 知识体系系统化第20页
  (三) 培养化学学科能力第20页
 二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施的基本环节第20-23页
  (一) 课前准备第21页
  (二) 课堂学习第21-22页
  (三) 课后反馈第22-23页
第5章 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第23-37页
 一、实验研究的设计第23-24页
  (一) 实验假设第23页
  (二) 研究对象第23页
  (三) 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(四) 研究变量的界定第24页
  (五) 实验的过程第24页
 二、高中化学会考复习中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应用的案例第24-37页
  案例1:离子反应与离子反应方程式复习学案第24-28页
  案例2: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第28-33页
  案例3:铁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第33-37页
第6章 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37-46页
 一、实验结果的统计第37-44页
  (一) 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比较第37-38页
  (二) 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主体性比较第38-40页
  (三) 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比较第40-41页
  (四) 学生使用学案情况调查与访谈记录第41-44页
 二、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44-46页
  (一) 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第44页
  (二) 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第44页
  (三) 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第44-45页
  (四) 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45-46页
第7章 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6-47页
 一、研究不足第46页
 二、研究展望第46-47页
注释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附录第50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课程背景下“大纲版”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研究--以“桂美版”为例
下一篇:聚焦于“过程与方法”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