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用永磁同步电机推进系统实验装置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电力推进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| 第14-26页 |
2.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| 第14-15页 |
2.2 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 | 第15-19页 |
2.2.1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 | 第15-16页 |
2.2.2 空间电压矢量的生成 | 第16-17页 |
2.2.3 空间电压矢量对定子磁链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2.2.4 空间电压矢量对电磁转矩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2.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建模 | 第19-24页 |
2.3.1 电流坐标变换 | 第19-20页 |
2.3.2 定子电压分量的计算 | 第20页 |
2.3.3 磁链和转矩计算 | 第20-21页 |
2.3.4 转矩和磁链的滞环比较 | 第21页 |
2.3.5 定子磁链所在区间判断 | 第21-22页 |
2.3.6 开关表模块 | 第22-24页 |
2.4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的改进 | 第26-40页 |
3.1 永磁同步电机的启动特性分析及改进 | 第26-30页 |
3.2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 | 第32-33页 |
3.4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转矩环改进方法 | 第33-38页 |
3.4.1 模糊化 | 第34-36页 |
3.4.2 模糊规则及推理 | 第36-37页 |
3.4.3 解模糊 | 第37-38页 |
3.5 模糊转矩控制的仿真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带船桨模型的电力推进系统研究 | 第40-54页 |
4.1 螺旋桨的数学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2 螺旋桨工作特性曲线的拟合 | 第41-43页 |
4.3 船桨数学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4 船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| 第44-48页 |
4.4.1 船桨系统仿真模型 | 第44-45页 |
4.4.2 船舶正车启动 | 第45-47页 |
4.4.3 船舶正航倒车 | 第47-48页 |
4.5 电力推进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48-5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推进系统实验装置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 | 第54-68页 |
5.1 系统的设备构成 | 第54-58页 |
5.1.1 推进电机和变频器 | 第55页 |
5.1.2 直流发电机和控制器 | 第55-56页 |
5.1.3 转矩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 | 第56-57页 |
5.1.4 数据采集卡 | 第57-58页 |
5.2 系统的电气原理设计 | 第58-60页 |
5.2.1 推进电机的电气控制设计 | 第58-60页 |
5.2.2 负载电机的电气控制设计 | 第60页 |
5.3 上位机控制软件的设计 | 第60-63页 |
5.3.1 软件框架设计 | 第60-61页 |
5.3.2 监控界面的设计 | 第61-62页 |
5.3.3 控制功能切换的程序实现 | 第62页 |
5.3.4 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 | 第62-63页 |
5.4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附录部分程序清单 | 第78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