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 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二、 理论依据 | 第9-10页 |
三、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四、 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概说 | 第18-32页 |
第一节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一、 教学对象的“平民化” | 第18-19页 |
二、 教学目标的“平民化” | 第19-20页 |
三、 教学手段的“平民化” | 第20页 |
第二节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的特征 | 第20-26页 |
一、 必须借助“工具”渗透“人文” | 第20-22页 |
二、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活动 | 第22-25页 |
三、 培养学生基本语文能力,从眼前所得到终身所得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与“本色语文”比较谈 | 第26-29页 |
一、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与“本色语文”的联系 | 第26-27页 |
二、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与“本色语文”的区别 | 第27-29页 |
第四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 | 第29-31页 |
一、 “平民”学生就是“每一位”中的大多数 | 第29-30页 |
二、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始终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 | 第30-3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的追求 | 第32-49页 |
第一节 “平民”的情感,“平民”的视角 | 第32-36页 |
一、 “贵族化”语文的特点 | 第32-34页 |
二、 “贵族化”语文的弊端 | 第34-35页 |
三、 追求语文的“平民化”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由“阶段目标”到“终极目标” | 第36-44页 |
一、 “阶段目标”需具体实在 | 第37-39页 |
二、 “阶段目标”应环环紧扣 | 第39-41页 |
三、 螺旋推进,达成“终极目标” | 第41-44页 |
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媒体 | 第44-48页 |
一、 传统媒体与现代化媒体之辨 | 第44-46页 |
二、 黑板与板书作用不可忽视 | 第46-47页 |
三、 语文本位决定媒体选择 | 第47-4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三章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的实施 | 第49-66页 |
第一节 阅读教学——深文浅教 | 第49-54页 |
一、 深文中的“学生”视角 | 第49-51页 |
二、 深文宜“深入浅出” | 第51-52页 |
三、 《酣畅淋漓的人生“冷”雨》案例分析 | 第52-54页 |
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目标追求——“写什么”与“怎么写” | 第54-59页 |
一、 以“写什么”为“经” | 第54-55页 |
二、 以“怎么写”为“纬” | 第55-57页 |
三、 《让笔下的人物“活”起来》案例分析 | 第57-59页 |
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“手段”——解决听障 | 第59-65页 |
一、 家长、教师的反复唠叨导致“听障” | 第59-61页 |
二、 拯救“学困生”必须从解决“听障”入手 | 第61-63页 |
三、 《白发的期盼》案例分析 | 第63-6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四章 语文教学“平民化”视野下的教学评价 | 第66-75页 |
第一节 “教”与“学” | 第66-69页 |
一、 课堂应站在“学生”视角 | 第66-67页 |
二、 “教”要服务于学生的“学” | 第67-69页 |
三、 深入浅出,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| 第69页 |
第二节 “繁”与“简” | 第69-71页 |
一、 简化程序,提高效率 | 第70页 |
二、 课堂课外,相得益彰 | 第70-71页 |
三、 学生是否所得为最高标准 | 第71页 |
第三节 “文”之所得与“道”之所得 | 第71-74页 |
一、 “文”之所得为显性 | 第72页 |
二、 “道”之所得为隐性 | 第72-73页 |
三、 “文”是本分 | 第73-7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| 第79-80页 |
后记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