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熟语的性别歧视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熟语性别歧视研究综述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性别语言的相关研究 | 第9-11页 |
一、国外研究概述 | 第9页 |
二、国内研究概述 | 第9-11页 |
三、存在问题和新视角 | 第11页 |
第二节 熟语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6页 |
一、成语和俗语 | 第11-12页 |
二、谚语 | 第12-16页 |
第二章“男先女后”和“女先男后”的语序 | 第16-28页 |
第一节 语序先后数据统计 | 第16页 |
第二节 成语中的语序 | 第16-18页 |
一、常序 | 第16-17页 |
二、异序 | 第17-18页 |
三、可转换语序 | 第18页 |
第三节 俗语中的语序 | 第18-22页 |
一、常序 | 第19-20页 |
二、异序 | 第20-22页 |
第四节 谚语中的语序 | 第22-26页 |
一、常序 | 第22-24页 |
二、异序 | 第24-26页 |
第五节 歇后语中的语序 | 第26-28页 |
一、常序 | 第26-27页 |
二、异序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熟语的性别文化内涵 | 第28-65页 |
第一节 性别定型 | 第28-56页 |
一、社会分工 | 第28-33页 |
二、言语行为 | 第33-35页 |
三、智慧才能 | 第35-37页 |
四、婚姻嫁娶 | 第37-42页 |
五、品行道德 | 第42-46页 |
六、性情特征 | 第46-48页 |
七、容貌外表 | 第48-56页 |
第二节 称谓泛化 | 第56-65页 |
一、男性称谓指代两性 | 第56-61页 |
二、女性称谓指代两性 | 第61-65页 |
第四章 熟语性别歧视原因探析 | 第65-76页 |
第一节 社会因素 | 第65-69页 |
一、社会制度 | 第65-67页 |
二、社会分工 | 第67-69页 |
第二节 文化因素 | 第69-72页 |
一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中的妇女观 | 第69-70页 |
二、儒家思想中的妇女观 | 第70-71页 |
三、道家学说中的妇女观 | 第71页 |
四、佛学经典中的妇女观 | 第71-72页 |
第三节 生理因素 | 第72-74页 |
一、大脑差异 | 第72-73页 |
二、体貌特征 | 第73页 |
三、感情知觉 | 第73-74页 |
第四节 心理因素 | 第74-76页 |
一、社会心理 | 第74-75页 |
二、女性心理 | 第75-76页 |
第五章 性别歧视的规避与消除 | 第76-82页 |
第一节 避免性别歧视的重要性 | 第76-77页 |
第二节 避免性别歧视对策 | 第77-82页 |
一、西方措施 | 第77-78页 |
二、汉语策略 | 第78-82页 |
结语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