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陌生人”与“熟人”--一项关于幼儿人际交往观念的现象学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第二章 从陌生中走来 | 第19-32页 |
第一节 我是陌生人 | 第19-26页 |
一、“叩开”园门 | 第19-21页 |
二、来到班上 | 第21-22页 |
三、客人老师——陌生人的“通行证” | 第22-24页 |
四、我不是客人老师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陌生人效应 | 第26-32页 |
一、再次被拦 | 第26-27页 |
二、我的在场效应 | 第27-29页 |
三、从“老师”到“阿姨”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小心“陌生人” | 第32-54页 |
第一节 谁是“陌生人” | 第32-40页 |
一、陌生人样貌 | 第32-37页 |
二、陌生人本质——坏人 | 第37-40页 |
第二节 遭遇“陌生人” | 第40-54页 |
一、不能跟陌生人走 | 第40-45页 |
二、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| 第45-49页 |
三、不能要陌生人给的东西 | 第49-51页 |
四、不能相信陌生人 | 第51-54页 |
第四章 幼儿的熟人观念 | 第54-69页 |
第一节 熟人是谁 | 第54-63页 |
一、熟人与“我”的距离——亲近 | 第54-58页 |
二、熟人与“我”的关系——要好 | 第58-62页 |
三、熟人的本质——好人 | 第62-63页 |
第二节 幼儿熟人观念的形成 | 第63-69页 |
一、幼儿园的熟人氛围 | 第63-66页 |
二、老师的“熟人教育” | 第66-67页 |
三、家长的熟人圈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 | 第69-80页 |
第一节 对“熟人社会”的反思 | 第69-71页 |
第二节 对脸谱化教育的反思 | 第71-76页 |
第三节 教育建议 | 第76-80页 |
结语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