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5页 |
| 1.2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1.3 船舶起重机械概述 | 第17-20页 |
| 1.3.1 冰区船舶及起重机械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1.3.2 船用起重机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1.3.3 影响冰区船舶起重机作业因素 | 第19-20页 |
| 1.4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| 1.4.1 冰区船舶研究进展 | 第20页 |
| 1.4.2 冰区船舶起重机械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| 1.4.3 温度应力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| 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3-25页 |
| 1.5.1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1.5.2 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| 第2章 温度场基本理论 | 第25-37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5页 |
| 2.2 温度场的基本原理 | 第25-30页 |
| 2.2.1 热传导微分方程 | 第27-28页 |
| 2.2.2 热传导理论中的定律与公式 | 第28-29页 |
| 2.2.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| 第29-30页 |
| 2.3 温度场求解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2.4 瞬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 | 第31-36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3章 起重机械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力学性能试验及研究 | 第37-49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7页 |
| 3.2 北极东北航道环境温度研究 | 第37-38页 |
| 3.3 金属材料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 | 第38-40页 |
| 3.4 考虑低温条件的EH36钢的拉伸试验 | 第40-44页 |
| 3.4.1 试验依据及试验设备 | 第41-42页 |
| 3.4.2 试验原理及方法 | 第42-44页 |
| 3.4.3 试验工况与试验步骤 | 第44页 |
| 3.5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3.5.1 不同温度下EH36的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44-46页 |
| 3.5.2 不同温度下EH36的弹性模量 | 第46-47页 |
| 3.5.3 不同温度下EH36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| 第47-48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4章 冰雪覆盖条件下冰区船舶起重机械强度分析 | 第49-66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9页 |
| 4.2 破冰船主尺度及简介 | 第49-50页 |
| 4.3 起重机参数及模型建立 | 第50-53页 |
| 4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51页 |
| 4.3.2 起重机工况定义 | 第51-52页 |
| 4.3.3 载荷条件 | 第52页 |
| 4.3.4 许用应力 | 第52-53页 |
| 4.4 起重机械结构强度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4.4.1 各工况结构强度分析 | 第53-58页 |
| 4.4.2 起重机械不同构件最大应力 | 第58-59页 |
| 4.5 冰雪载荷对起重机结构的影响 | 第59-64页 |
| 4.5.1 冰雪载荷大小计算 | 第60页 |
| 4.5.2 各工况下冰雪载荷对起重机结构影响 | 第60-64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第5章 低温条件下冰区船舶起重机械结构强度分析 | 第66-80页 |
| 5.1 引言 | 第66页 |
| 5.2 相关热物理参数 | 第66页 |
| 5.3 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应力分布 | 第66-72页 |
| 5.3.1 LC6工况夏季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 | 第67-71页 |
| 5.3.2 LC6工况冬季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 | 第71-72页 |
| 5.4 温度应力对起重机械结构的影响 | 第72-79页 |
| 5.4.1 LC6工况下温度应力对起重机各构件影响 | 第72-75页 |
| 5.4.2 各工况下温度应力对起重机械结构的影响 | 第75-79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| 第6章 起重机械作业过程结构强度分析及改进设计 | 第80-93页 |
| 6.1 引言 | 第80页 |
| 6.2 作业过程研究 | 第80-85页 |
| 6.2.1 作业过程载荷分析 | 第80-81页 |
| 6.2.2 作业过程结构强度分析 | 第81-85页 |
| 6.3 起重机械改进设计 | 第85-90页 |
| 6.3.1 改进设计方案 | 第85-86页 |
| 6.3.2 改进设计结果分析 | 第86-90页 |
| 6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3页 |
|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3-97页 |
| 7.1 论文总结及结论 | 第93-94页 |
| 7.2 展望 | 第94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学术成果 | 第100-101页 |
| 致谢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