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1 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10-16页 |
1.2.2 配时方案过渡方法仿真评估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1.5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20-21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传统配时方案过渡方法分析 | 第23-33页 |
2.1 概述 | 第23页 |
2.2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和性能评价指标 | 第23-24页 |
2.2.1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 | 第23-24页 |
2.2.2 交通信号控制的性能评价指标 | 第24页 |
2.3 传统配时方案过渡方法分析 | 第24-31页 |
2.3.1 直接过渡法 | 第25-28页 |
2.3.2 Add法、Subtract法和Shortway法 | 第28-30页 |
2.3.3 过渡方法比较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信号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33-51页 |
3.1 概述 | 第33-34页 |
3.2 固定步长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2.1 无相位差固定步长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34页 |
3.2.2 有相位差固定步长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3 动态步长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35-50页 |
3.3.1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配时方案过渡方法设计 | 第36-42页 |
3.3.2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规则优化 | 第42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实例仿真评估 | 第51-71页 |
4.1 概述 | 第51-52页 |
4.2 无相位差配时方案过渡方法仿真评估 | 第52-57页 |
4.2.1 仿真实例描述 | 第52-53页 |
4.2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3 有相位差配时方案过渡方法仿真评估 | 第57-69页 |
4.3.1 仿真实例描述 | 第57-61页 |
4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1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5.1 研究成果总结 | 第71-72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科研经历与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