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重工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2.3 文献简评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和创新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理论分析 | 第21-29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1-24页 |
2.1.1 行政管理 | 第21-22页 |
2.1.2 绩效考核 | 第22-24页 |
2.2 绩效考核的动因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.1 绩效考核与企业目标 | 第24页 |
2.2.2 绩效考核与企业发展 | 第24-25页 |
2.2.3 绩效考核与企业效率 | 第25页 |
2.2.4 绩效考核与员工发展 | 第25页 |
2.3 绩效考核的规制理论 | 第25-27页 |
2.3.1 亚当斯的公平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 佛隆姆的期望理论 | 第26页 |
2.3.3 麦格雷戈的Y理论 | 第26页 |
2.3.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.5 心理契约理论 | 第27页 |
2.4 绩效考核的机理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三一重工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行方案 | 第29-40页 |
3.1 三一重工基本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1.1 三一重工简介 | 第29-30页 |
3.1.2 三一重工组织机构 | 第30页 |
3.2 三一重工现行绩效考核制度 | 第30-32页 |
3.2.1 考核流程图 | 第30-31页 |
3.2.2 现行考核方案 | 第31-32页 |
3.3 三一重工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现状 | 第32-40页 |
3.3.1 三一重工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分类 | 第32页 |
3.3.2 三一重工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| 第32-40页 |
第4章 对现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分析 | 第40-46页 |
4.1 现行方案的简要评价 | 第40页 |
4.2 各部门共同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2页 |
4.2.1 考核目标不明确 | 第40页 |
4.2.2 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 | 第40-41页 |
4.2.3 考核周期单一 | 第41页 |
4.2.4 考核主体不健全 | 第41页 |
4.2.5 缺乏沟通,反馈不及时 | 第41-42页 |
4.2.6 考核结果运用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| 第42页 |
4.3 部门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4.3.1 人力资源部 | 第42页 |
4.3.2 财务部 | 第42-43页 |
4.3.3 行政部 | 第43页 |
4.3.4 董办、总经办 | 第43页 |
4.4 原因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4.1 缺乏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绩效考核理念 | 第43-44页 |
4.4.2 不够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设计 | 第44页 |
4.4.3 管理者和员工缺乏相应的培训 | 第44页 |
4.4.4 缺乏对行政管理人员心理需求的关注 | 第44页 |
4.4.5 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三一重工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改进方案 | 第46-56页 |
5.1 改进的目标 | 第46页 |
5.2 改进的原则 | 第46页 |
5.3 改进方案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6-53页 |
5.3.1 考核体系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法 | 第46-47页 |
5.3.2 对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 | 第47-48页 |
5.3.3 对行政管理人员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 | 第48-53页 |
5.4 实施与运用 | 第53-54页 |
5.5 保障措施 | 第54-56页 |
5.5.1 全员参与培训 | 第54页 |
5.5.2 分工明晰的组织保障 | 第54-55页 |
5.5.3 动态监控的制度保障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附录A 绩效合约 | 第61-62页 |
附录B __事业部员工月度绩效与计划面谈记录表 | 第62-63页 |
附录C 绩效结果汇总表 | 第63-64页 |
附录D 关键事件记录表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