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东阜北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8-14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1.3 研究区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.1 工区研究概况 | 第10页 |
1.3.2 沉积特征 | 第10-11页 |
1.3.3 储层特征 | 第11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2页 |
1.5 完成工作量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4-18页 |
2.1 区域构造背景 | 第14-15页 |
2.2 地层特征 | 第15-18页 |
第3章 沉积相特征研究 | 第18-37页 |
3.1 沉积相标志 | 第18-24页 |
3.1.1 岩石学标志 | 第18-22页 |
3.1.2 古生物化石标志 | 第22页 |
3.1.3 测井相标志 | 第22-24页 |
3.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| 第24-37页 |
3.2.1 沉积相类型 | 第24页 |
3.2.2 沉积相特征 | 第24-28页 |
3.2.3 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 | 第28-31页 |
3.2.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| 第31-37页 |
第4章 储层特征研究 | 第37-51页 |
4.1 岩石学特征 | 第37-42页 |
4.1.1 碎屑组分特征 | 第37-40页 |
4.1.2 填隙组分特征 | 第40-41页 |
4.1.3 砂岩结构特征 | 第41-42页 |
4.2 储层物性特征 | 第42-47页 |
4.2.1 储层孔渗特征 | 第42-44页 |
4.2.2 核磁共振特征 | 第44-45页 |
4.2.3 恒速压汞特征 | 第45-47页 |
4.3 储集空间类型 | 第47-49页 |
4.4 孔隙结构特征 | 第49-51页 |
第5章 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| 第51-67页 |
5.1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5.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| 第52-65页 |
5.2.1 成岩作用类型 | 第52-56页 |
5.2.2 成岩阶段划分 | 第56页 |
5.2.3 成岩演化序列 | 第56-57页 |
5.2.4 成岩相划分 | 第57-59页 |
5.2.5 压实作用对储层控制作用 | 第59-62页 |
5.2.6 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| 第62-65页 |
5.3 重点井解剖 | 第65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