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 | 第8-11页 |
| ·国外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学者对话语标记的研究 | 第9-11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成分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·语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汉语坦诚性话语标记界定、独立性和位置分布研究 | 第13-38页 |
| ·汉语坦诚性话语标记的界定 | 第13-22页 |
| ·“坦诚”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| ·汉语坦诚性话语标记的确定 | 第15-22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的语篇分布 | 第22-27页 |
| ·连接前后分句组成复句 | 第22-25页 |
| ·连接前后分句组成句群 | 第25-27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的独立性考察 | 第27-30页 |
| ·独立使用和黏着使用情况统计 | 第27-28页 |
| ·独立使用和黏着使用的原因 | 第28-30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的位置分布 | 第30-36页 |
| ·位置分布情况统计 | 第30-32页 |
| ·位置分布对语用功能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| 第三章 坦诚性话语标记的功能研究 | 第38-56页 |
| ·人际功能 | 第38-46页 |
| ·传信告知功能 | 第39-40页 |
| ·示诚功能 | 第40-42页 |
| ·确信功能 | 第42-44页 |
| ·委婉建议功能 | 第44-46页 |
| ·语篇功能 | 第46-55页 |
| ·形式连贯功能 | 第46-51页 |
| ·内容连贯功能 | 第51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四章 坦诚性话语标记的演化途径与成因研究 | 第56-83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的语法化 | 第56-75页 |
| ·共时层面的语法化 | 第56-68页 |
| ·历时层面的语法化 | 第68-75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| 第75-80页 |
| ·主观性和主观化 | 第75-78页 |
| ·隐喻机制 | 第78-79页 |
| ·泛化和弱化 | 第79-80页 |
| ·去范畴化 | 第80页 |
| ·坦诚性话语标记形成的成因 | 第80-81页 |
| ·语用理据 | 第80-81页 |
| ·经济性原则 | 第8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| 第五章 结语 | 第83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| 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