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基本情况调查 | 第16-44页 |
·城乡结合部区域界定 | 第16-18页 |
·城乡结合部区域简介 | 第16-17页 |
·基于交通安全特征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范围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性控制 | 第18-22页 |
·交叉口几何条件 | 第18-20页 |
·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交叉口交通环境条件 | 第21-22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现状调查 | 第22-29页 |
·调查方案 | 第22-24页 |
·交叉口几何数据采集 | 第24-25页 |
·交叉口交通管理数据采集 | 第25-27页 |
·交叉口交通环境数据采集 | 第27-28页 |
·交叉口交通数据采集 | 第28-29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设置及交通运行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交通管理特性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交通环境数据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交通量特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速度特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城乡结合区域平面交叉口现状分析 | 第36-41页 |
·设计特征 | 第37页 |
·交通安全设施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交通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交叉口交通运行条件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性分析 | 第44-72页 |
·安全性分析方法概述 | 第44-45页 |
·以事故率为指标的分析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以系统工程为指导的交通安全诊断方法 | 第45页 |
·以交通冲突为指标的分析方法 | 第45页 |
·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交通冲突技术的定义 | 第45-46页 |
·交通冲突发生机理 | 第46页 |
·交通冲突与事故的关系 | 第46-48页 |
·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分类 | 第48-49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调查 | 第49-51页 |
·调查目的及内容 | 第49-50页 |
·调查时间及地点 | 第50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调查数据统计 | 第51页 |
·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严重性判定 | 第51-58页 |
·运行车速与交通冲突关系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机—机冲突的严重性判断指标 | 第53-55页 |
·人—机冲突的冲突严重性判断指标 | 第55-56页 |
·交通冲突严重性判断标准 | 第56-57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综合交通冲突率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城乡结合部交叉口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8-64页 |
·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| 第58-59页 |
·灰色关联度和灰色关联熵 | 第59-60页 |
·城乡结合部交叉口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特性研究 | 第64-69页 |
·交通冲突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·交通冲突与车速之间的关系 | 第65-66页 |
·交通冲突与左转车比例之间的关系 | 第66-68页 |
·交通冲突与大车型比例之间的关系 | 第68-69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特征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 | 第72-102页 |
·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一般要求 | 第72-77页 |
·安全改善的目标 | 第72页 |
·安全改善的原则 | 第72-73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思路 | 第73-77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工程改善技术研究 | 第77-83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渠化设置 | 第77-80页 |
·线形改善 | 第80-81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冲突点减少策略 | 第81-83页 |
·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改善技术研究 | 第83-93页 |
·基于驾驶员视觉适宜性的标志标线改善技术 | 第83-89页 |
·基于路面高度过渡的减速垄设置研究 | 第89-92页 |
·交通环境改善 | 第92-93页 |
·交通安全管理改善 | 第93页 |
·交通安全教育改善 | 第93页 |
·适用于城乡结合区域交叉口的安全改善对策选择方法 | 第93-100页 |
·交叉口安全改善常用对策选择库 | 第93-96页 |
·改善对策排序指标的确定 | 第96-98页 |
·排序模型 | 第98-100页 |
·确定改善方案 | 第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五章 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案例分析 | 第102-110页 |
·交叉口概况 | 第102页 |
·交叉口危险性因素分析 | 第102-103页 |
·交叉口安全改善对策 | 第103-106页 |
·基于VISSIM的改善方案仿真评价 | 第106-110页 |
·VISSIM仿真软件简介 | 第106页 |
·仿真流程介绍 | 第106-109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0-113页 |
·本文总结 | 第110-111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111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11-113页 |
致谢 | 第113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18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18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: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