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制度论文--义务教育论文

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现状、问题与对策研究--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图表目录第10-11页
绪论第11-25页
 一、问题提出第11-13页
  (一) 推进教师交流制度是北京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政策选择第11页
  (二) 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存在许多障碍和误区第11-12页
  (三) 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的普遍推进急需研究工作跟进第12-13页
 二、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(一) 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(二) 研究意义第13页
 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22页
  (一) 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及其制度研究第14-20页
  (二) 关于国外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研究第20-22页
 四、研究设计第22-25页
  (一) 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(二) 技术路线第23-25页
第一章 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变迁分析的理论框架第25-31页
 一、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及其内涵界定第25-26页
  (一) 教师交流第25-26页
  (二) 教师交流制度第26页
 二、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本研究中的运用第26-31页
  (一) 制度变迁理论基本观点第27-29页
  (二) 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制度分析框架第29-31页
第二章 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的政策变迁历程第31-38页
 一、国家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的变迁历程第31-34页
  (一) 教师交流制的形成和倡导阶段(2000年之前)第31-32页
  (二) 教师交流制的制度化与试点阶段(2001年到2009年)第32-33页
  (三) 教师交流制科学化和普及化阶段(2010年以后)第33-34页
  小结第34页
 二、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制度变迁案例分析第34-38页
  (一) 中心城区:东城区校长、教师区域轮岗第35-36页
  (二) 近郊区县:朝阳区校级干部跨校交流第36页
  (三) 远郊区县:密云县教师城乡换岗第36-37页
  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 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现状分析第38-49页
 一、问卷、访谈设计与调研过程第38-39页
  (一) 问卷和访谈设计第38-39页
  (二) 调研过程第39页
 二、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第39-43页
  (一) 第一部分基本信息调研第39-41页
  (二) 交流教师分布基本情况第41-43页
 三、调查的基本结论分析第43-49页
  (一) 教师交流态度和意愿分析第43-45页
  (二) 教师交流制度评价分析第45-46页
  (三) 教师交流的执行机制分析第46-48页
  小结第48-49页
第四章 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制度困境及其原因第49-63页
 一、北京市教师交流制度的制度困境第49-52页
  (一) 教师异地交流与教师属地管理困境第49-50页
  (二) 教师交流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稳定性矛盾第50页
  (三) 强制性教师交流制度与教师人本的管理理念冲突第50-51页
  (四) 学校教师编制的相对稳定与流动教师编制空缺矛盾第51页
  (五) 交流教师的文化适应与交流学校文化惯性差异第51-52页
 二、造成北京市教师交流的制度困境原因分析第52-62页
  (一) 教师交流制度设计可操作性不够第52页
  (二) 交流轮岗政策推进方式强制性第52-53页
  (三) 交流政策执行主体动因不足第53-58页
  (四) 教师交流制度变迁的外部环境支持不足第58-60页
  (五) 交流制度风险认识不足第60-62页
 小结第62-63页
第五章 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制度创新思考第63-74页
 一、完善和理解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政策目标第63-64页
  (一) 明确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第63-64页
  (二) 让教师作为交流主体参与决策第64页
  (三) 加强政策宣传力度,积淀教师交流的社会基础第64页
 二、健全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执行机制第64-67页
  (一) 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科学导向机制第65页
  (二) 建立义务教育交流教师合理选拔机制第65-66页
  (三) 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有效激励机制第66页
  (四) 优化义务教育交流教师科学评价机制第66-67页
  (五) 建立义务教育交流教师必要培训机制第67页
  (六) 建立区域义务教育交流教师数据库第67页
  (七) 明确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督导问责机制第67页
 三、合理划分与落实政府、学校、教师在义务教育教师交流中的责任第67-71页
  (一) 明确地方政府在教师交流中的主导责任第68-69页
  (二) 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教师交流中的参与责任第69-71页
  (三) 增强教师在交流中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第71页
 四、优化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政策环境第71-72页
  (一) 明确义务教育教师的法律地位第71-72页
  (二) 尽快修订相关教育法律,明确各主体在教师交流中的义务、责任和权力第72页
  (三) 建立义务教育交流教师的区域管理细则第72页
 五、加强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法理性和学理性研究第72-74页
结语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1页
附录1:调查问卷第81-84页
附录2:访谈提纲第84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价值为本领导对教师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对学生成绩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