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4页 |
·环境教育 | 第10-11页 |
·环境教育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| 第12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环境教育模式 | 第14页 |
·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5-18页 |
·我国的环境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8-24页 |
·中学教材中环境问题的分类 | 第18-21页 |
·温室效应 | 第18页 |
·臭氧层空洞 | 第18页 |
·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| 第18-19页 |
·大气污染 | 第19页 |
·淡水污染 | 第19页 |
·固体废弃物污染 | 第19-20页 |
·噪声污染 | 第20页 |
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| 第20-21页 |
·生物多样性减少 | 第21页 |
·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1-24页 |
·中学阶段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期 | 第21页 |
·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密切关系 | 第21-22页 |
·与地理教材内容的关联性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| 第24-34页 |
·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| 第24-25页 |
·中学地理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 | 第24页 |
·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| 第24-25页 |
·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有助于提高国民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| 第25页 |
·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| 第25页 |
·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目标 | 第25-30页 |
·地理课程目标与环境教育目标具有相似性 | 第25-26页 |
·预期目标 | 第26-29页 |
·目标的构建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地理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的七种意识 | 第30-32页 |
·环境审美意识 | 第30页 |
·环境道德意识 | 第30-31页 |
·环境法律意识 | 第31页 |
·环境价值意识 | 第31页 |
·环境忧患意识 | 第31页 |
·环境责任意识 | 第31-32页 |
·环境参与意识 | 第32页 |
·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我国中学地理环境教育调查与实践 | 第34-43页 |
·中学生环境意识分析与研究 | 第34-38页 |
·调查对象 | 第34页 |
·调查问卷表设计 | 第34-36页 |
·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环境教育的教学与实践 | 第38-42页 |
·讲授法 | 第39页 |
·演示法 | 第39-40页 |
·谈话法 | 第40页 |
·案例分析法 | 第40-41页 |
·探究式学习 | 第41页 |
·乡土教学 | 第41-42页 |
·结论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