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26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(二) 问题的确定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相关研究回顾 | 第12-19页 |
(一) 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| 第13-15页 |
(二) 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| 第15-19页 |
四、核心概念 | 第19-21页 |
(一) 科学课程 | 第19页 |
(二) 小学科学教师 | 第19-20页 |
(三)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| 第20-21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(一) 文献分析法 | 第21页 |
(二) 问卷调查法 | 第21-22页 |
(三) 访谈法 | 第22页 |
六、研究思路及框架 | 第22-23页 |
注释 | 第23-26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 | 第26-30页 |
一、社会角色理论 | 第26页 |
二、激励理论 | 第26-28页 |
三、教师信念理论 | 第28-29页 |
注释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| 第30-48页 |
一、调查目的及问卷设计 | 第30页 |
二、样本选择 | 第30页 |
三、调查结果 | 第30-47页 |
(一) 黑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 | 第30-34页 |
(二) 黑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| 第34-47页 |
注释 | 第47-48页 |
第三章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反思 | 第48-57页 |
一、内部问题 | 第48-54页 |
(一) 对科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清 | 第48-49页 |
(二) 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| 第49-50页 |
(三) 职业满意度不高 | 第50-51页 |
(四)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| 第51-52页 |
(五) 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| 第52-54页 |
二、外部问题 | 第54-56页 |
(一) 小学科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 | 第54-55页 |
(二) 学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 | 第55-56页 |
(三) 缺乏对科学教师的专业评价 | 第56页 |
注释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57-62页 |
一、内部原因 | 第57-58页 |
(一) 能力 | 第57-58页 |
(二) 意识 | 第58页 |
二、外部原因 | 第58-61页 |
(一) 评优晋级中的隐性不公挫伤了科学教师的积极性 | 第58-59页 |
(二) 不良的社会环境制约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| 第59-60页 |
(三) 职后培训缺失阻碍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| 第60-61页 |
注释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促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| 第62-70页 |
一、制度建设 | 第62-65页 |
(一) 细化教师资格与任用制度 | 第62-63页 |
(二)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| 第63-64页 |
(三) 健全科学教师奖励制度 | 第64页 |
(四) 推行自助参与式的培训制度 | 第64-65页 |
二、组织建设 | 第65-66页 |
(一) 加大经费的支持力度 | 第65-66页 |
(二) 加大宣传力度 | 第66页 |
三、文化建设 | 第66-67页 |
(一) 形成合作的团队文化 | 第66-67页 |
(二) 坚定自主发展的成长理念 | 第67页 |
四、个人建设 | 第67-69页 |
(一) 以教学大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| 第67-68页 |
(二) 依托网络平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| 第68-69页 |
注释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-8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