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一、新词语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(一)国内外新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| 第10-13页 |
(二)国内外新词语词典和语文词典收录新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| 第13-15页 |
(三)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二、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三、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四、本课题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 | 第17-19页 |
(一)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二)研究价值 | 第18-19页 |
五、词库的建立 | 第19-21页 |
(一)《当代汉语词典》拟收录新词语的建库思想 | 第19页 |
(二)词库中的词目来源 | 第19-20页 |
(三)词库的结构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新词语的界说 | 第21-35页 |
一、新词语的定义 | 第21-22页 |
二、新词语的分类 | 第22-27页 |
(一)新造新词 | 第22-23页 |
(二)旧有新词语 | 第23-25页 |
(三)方言词新词语 | 第25页 |
(四)外来词新词语 | 第25-26页 |
(五)科技新词语 | 第26-27页 |
(六)缩略语 | 第27页 |
三、新词语的特点 | 第27-31页 |
(一)音节上,新词语仍然是双音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,三音节、四音节等多音节化趋势明显加强 | 第28-29页 |
(二)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样化 | 第29页 |
(三)与基本词汇相比,单义项的新词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| 第29页 |
(四)新创造的新词语中,词族现象普遍存在 | 第29-30页 |
(五)新词语分布范围广泛,人们的日常交际领域拓宽 | 第30页 |
(六)大多数新词语都能从表面的语素义推导出词的意义 | 第30-31页 |
四、新词语的判定标准 | 第31-33页 |
(一)时间标准 | 第31-32页 |
(二)空间标准 | 第32页 |
(三)新词语自身的发展变化 | 第32页 |
(四)使用人群 | 第32页 |
(五)词汇系统 | 第32-33页 |
(六)使用频率 | 第33页 |
五、新词语的规范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对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录新词语的借鉴 | 第35-41页 |
一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几次修订对新词语的增补 | 第35-36页 |
二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录新词语的原则 | 第36-38页 |
(一)看新词语是否具有普遍使用性 | 第37页 |
(二)看新词语的生命力是否具有长久性 | 第37-38页 |
三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所收录新词语的规范性 | 第38-39页 |
四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录新词语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《当代汉语词典》对新词语的收录 | 第41-58页 |
一、《当代汉语词典》的性质和规模 | 第41-42页 |
二、《当代汉语词典》拟收录新词语的词目来源及暂定比例 | 第42-43页 |
三、《当代汉语词典》收录新词语的原则 | 第43-49页 |
(一)必要性原则 | 第43-44页 |
(二)普遍性原则 | 第44页 |
(三)规范性原则 | 第44-45页 |
(四)明确性原则 | 第45-46页 |
(五)稳定性原则 | 第46页 |
(六)系统性和平衡性原则 | 第46-47页 |
(七)经济性原则 | 第47页 |
(八)高使用频次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(九)动态分布原则 | 第48-49页 |
四、《当代汉语词典》拟收录的新词语 | 第49-58页 |
第五章 余论 | 第58-61页 |
一、本研究总结 | 第58页 |
二、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| 第58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情况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