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| ·论文框架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电子学档概述 | 第17-25页 |
| ·电子学档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| ·电子学档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·电子学档的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·电子学档的特点 | 第20-22页 |
| ·电子学档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| ·电子学档评价的优势与局限 | 第23-25页 |
| 第三章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| 第25-35页 |
| 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概述 | 第25-2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25-27页 |
| 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涵义 | 第27页 |
| 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设计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| 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| 第28-30页 |
| ·具体的指标内容 | 第30-32页 |
| ·基础性素质 | 第30-31页 |
| ·发展性素质 | 第31-32页 |
| ·评价方式 | 第32页 |
| ·评价结果 | 第32-35页 |
| 第四章 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学档系统设计与开发 | 第35-62页 |
| ·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学档的必要性 | 第35-38页 |
| ·建构主义的指导 | 第35-36页 |
| ·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支持 | 第36页 |
| 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现 | 第36-37页 |
| ·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现 | 第37页 |
| ·相对评价、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体现 | 第37-38页 |
| ·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学档系统的整体规划 | 第38-40页 |
| ·系统定位 | 第38-39页 |
| ·用户权限 | 第39-40页 |
| ·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学档系统的功能设计 | 第40-46页 |
| ·功能需求分析 | 第40页 |
| ·前台功能模块 | 第40-45页 |
| ·后台管理模块 | 第45-46页 |
| ·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学档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| 第46-62页 |
| ·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 | 第46-47页 |
| ·数据库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·架构设计 | 第48-50页 |
| ·主要功能模块 | 第50-62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| 第62-64页 |
| ·总结 | 第62页 |
| ·反思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