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制糖工业论文--制糖工艺论文

一压汁、二压汁低灰降硫分路澄清工艺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24页
   ·制糖工艺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第14页
   ·制糖澄清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4-21页
     ·制糖工艺研究状况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一压汁、二压汁成分研究状况第15-17页
     ·蔗汁pH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溶液pH的测定原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·蔗汁pH与温度的关系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蔗汁饱充的研究概况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·蔗汁—碳饱充的原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·蔗汁加灰量及饱充pH的研究状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对饱充的影响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降低残硫量的研究概况第21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1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一压汁、二压汁低灰降硫分路澄清试验工艺流程第22-24页
第二章 一压汁、混合汁、二压汁的成分特性分析与研究第24-37页
   ·引言第24页
   ·实验试剂、仪器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24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2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及分析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8-35页
     ·蔗汁常规成分含量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蔗汁中无机成分含量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·蔗汁中钙、钾、镁、磷含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蔗汁中钠、铝、铜、锌、硅含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蔗汁中铁含量第32页
     ·蔗汁中氨基酸含量第32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三章 二压汁低灰澄清工艺流程的研究第37-60页
   ·引言第37页
   ·实验试剂、仪器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3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混合汁加灰量试验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蔗汁的pH与温度的关系第39页
     ·二压汁沉降条件、饱充温度及饱充pH试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热汁饱充及饱充pH实验流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冷汁饱充及饱充pH实验流程第40页
     ·二压汁澄清的加热温度选择第4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-58页
     ·蔗汁加灰量试验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加灰量时蔗汁饱充pH与碱度的关系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加灰量时蔗汁饱充pH与色值的关系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加灰量时蔗汁饱充pH与钙盐的关系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蔗汁pH与温度的关系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·二压汁及二压预灰汁pH与温度关系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·二压饱充汁pH与温度的关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清汁pH与温度的关系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二压汁沉降条件的试验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·热汁饱充条件下二压汁沉降试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冷汁饱充条件下二压汁沉降及饱充pH试验第52-57页
     ·二压汁澄清工艺加热温度的试验第57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四章 减灰降硫分路澄清工艺研究第60-71页
   ·引言第60页
   ·实验试剂、仪器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60-61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61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61-63页
     ·一压汁硫熏强度的试验第61-62页
     ·蔗汁沉降絮凝剂添加量试验第62-6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 ·一压汁硫熏强度第63-64页
     ·蔗汁沉降絮凝剂添加量第64-65页
   ·正交试验第65-70页
     ·试验因素的选择和因素水平的确定第65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设计、结果和分析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数据、结果及极差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·正交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·最优工艺的选择第69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五章 减灰降硫分路澄清效果比较第71-78页
   ·引言第71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71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71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71-7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模拟磷酸-亚硫酸法澄清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第72页
     ·减灰降硫分路澄清工艺指标及一压汁与二压汁量的比例设定第72-7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  ·一压汁、二压汁及混合汁按磷酸-亚硫酸法澄清流程处理的结果第73-74页
     ·不同比例时一压汁、二压汁低灰降硫澄清处理结果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低灰降硫澄清与亚法澄清耗用澄清剂量比较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混合比例低灰降硫澄清与亚法澄清耗用澄清剂量比较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·同比例混合汁低灰降硫澄清与亚法澄清效果比较第76-7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六章 经济效益分析第78-79页
 一、计算依据第78页
 二、新工艺增加的成本第78页
 三、由于纯度提高、色值及残硫量的降低所增加的收入(按一压汁:二压汁=6: 4计算)第78页
 四、新工艺纯增收益第78-79页
第七章 结果与展望第79-82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结论第79-80页
   ·创新点第80-81页
   ·展望第81-82页
附录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论文项目来源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牛凝乳酶基因在Bacillus megaterium WH320中的表达研究
下一篇:发酵型腌制蔬菜生花病害微生物研究及控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