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1页 |
第一节 语言节奏研究的基本问题 | 第14-18页 |
一、什么是语言的节奏? | 第14页 |
二、语言节奏研究什么? | 第14-15页 |
三、语言节奏研究和韵律研究的关系 | 第15-16页 |
四、语言节奏的功能 | 第16页 |
五、对语言节奏的引申思考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韵律节奏研究综述 | 第18-30页 |
一、语音学和音系学领域对节奏问题的研究 | 第18-28页 |
1. 韵律结构系统研究 | 第18-21页 |
2. 韵律节奏单元的组织/组块模型 | 第21页 |
3. 韵律、节奏具体研究 | 第21-23页 |
4. 汉语语调研究 | 第23页 |
5. 对句重音和词重音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6. 影响轻重的因素 | 第25-27页 |
7. 节奏体系研究 | 第27-28页 |
8. 节奏与生理信号的研究 | 第28页 |
二、和节奏相关的模型与计算 | 第28-3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本研究概述 | 第31-43页 |
第一节 本文对节奏研究关注的两个重点 | 第31-36页 |
一、“轻重”要素 | 第31-33页 |
1. 影响重音感知的两类要素 | 第31-32页 |
2. 凸现度的两种对比方法 | 第32-33页 |
二、时间要素 | 第33-36页 |
1. 语速问题 | 第33-34页 |
2. 时间次序问题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语言节奏的组织模式 | 第36-41页 |
一、语言节奏的线性特点 | 第36页 |
二、语言节奏的层级特点 | 第36-41页 |
1. 语言节奏层级特征和线性特征的比较 | 第37页 |
2. 韵律层级结构与线性结构在宏观范围的预测比较实验 | 第37-40页 |
3. 语言的线性——层级二象性模型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41-4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数据与标注系统研究 | 第43-58页 |
第一节 语料与标注 | 第43-53页 |
一、汉语普通话单、双音节语音语料库 | 第43页 |
二、ASCCD-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语料库及标注 | 第43-50页 |
1、语音学标注介绍 | 第44-45页 |
2、对语音学标注信息的修订 | 第45-48页 |
3、句法标注(研究中未使用本部分内容) | 第48-49页 |
4. 标注精确度和一致性问题的讨论 | 第49-50页 |
三、朗读语料基本数据统计 | 第50-53页 |
第二节 一种新的语言节奏标注体系研究 | 第53-56页 |
1 节奏的基本计时单位研究 | 第53-55页 |
2 语言节奏的描述体系 | 第55页 |
3 以上节奏描述体系的优点 | 第55-5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和轻重相关的几个问题 | 第58-88页 |
第一节 音色对轻重音感知的影响 | 第59-68页 |
一、元音音色对轻重感知的影响 | 第59页 |
二、元音响度顺序和响度概念 | 第59-61页 |
三、声音强度和响度的关系 | 第61页 |
四、人耳听觉特性和等响度曲线 | 第61-63页 |
五、几类元音的声学频谱特性 | 第63-64页 |
六、几类元音的实验数据 | 第64-66页 |
七、几类元音的响度值 | 第66-67页 |
八、结论 | 第67-68页 |
第二节 声调类型对轻重音感知的影响 | 第68-73页 |
1. 以往研究结果和本研究的数据统计 | 第68-69页 |
2. 语调重音研究对声调轻重感知的借鉴意义 | 第69页 |
3. 声调的两种类型及其调域差异 | 第69-70页 |
4. 阴平调和去声调谁更重? | 第70页 |
5. 声调轻重听辨实验 | 第70-71页 |
6. 声调轻重听感的分析 | 第71-72页 |
7. 声调类型对轻重音感知的研究小节 | 第72-73页 |
第三节 声学特征和重音级别的相关性比较 | 第73-83页 |
一、和轻重有关的声学量——时长和音高 | 第73-74页 |
二、一个和轻重有关的新特征量——声门震动次数 | 第74-75页 |
三、几个声学量和重音级别相关性的比较 | 第75-80页 |
1. 声门震动次数和重音相关性 | 第75页 |
2. 音高上限和重音的相关性 | 第75-77页 |
3. 音节基频范围和重音的相关性 | 第77-78页 |
4. 时长和重音的相关性 | 第78-79页 |
5. 音强和重音的相关性 | 第79-80页 |
6. 能量和重音的相关性 | 第80页 |
四、声门震动次数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| 第80-82页 |
五、各个声学特征和重音级别的相关性排序 | 第82-83页 |
第四节 语言声学量守恒假说 | 第83-86页 |
一、语言中的声学量守恒推论 | 第83页 |
二、利用声门震动次数来计量语言声学量 | 第83-84页 |
三、语言声学量守恒假说的证明 | 第84-85页 |
四、语言声学量守恒假说对语音研究的用处 | 第85-8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五章 韵律节奏层级概述及韵律词内层面的节奏特征研究 | 第88-133页 |
第一节 韵律节奏层级概述与研究方法 | 第88-92页 |
一、本研究的韵律节奏层级结构 | 第88-89页 |
二、韵律节奏层级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| 第89页 |
三、大单元重音级别的计算 | 第89-90页 |
四、影响因素控制与数据规整 | 第90-92页 |
第二节 韵律词内层面的基本信息统计 | 第92-98页 |
一、韵律词内的音节数统计 | 第92-94页 |
二、韵律词内的重音统计 | 第94-98页 |
1. 韵律词内各位置音节(所有声调)的重音均值 | 第94-95页 |
2. 韵律词内各位置音节(非轻声声调)的重音均值 | 第95-96页 |
3. 韵律词内各位置音节和重音级别的交叉数据 | 第96-98页 |
第三节 韵律词内层面的时长特征 | 第98-110页 |
一、韵律词内位置与时长的关系 | 第98-101页 |
1. 韵律词内各位置音节的绝对时长规律 | 第98-99页 |
2. 韵律词内各位置音节的规整化时长规律 | 第99-101页 |
二、音节重音级别和时长的关系 | 第101-104页 |
1. 韵律词内不同重音级别音节的绝对时长规律 | 第101-102页 |
2. 韵律词内不同重音级别音节的规整化时长的规律 | 第102-104页 |
三、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时长的交叉影响力 | 第104-109页 |
1. 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时长的影响力比较 | 第104-106页 |
2. 韵律词内音节位置、重音级别和时长的交叉数据 | 第106-109页 |
四、韵律词内内层面时长研究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第四节 韵律词内层面的音高特征 | 第110-120页 |
一、音节在韵律词内位置信息与音节音高上限的关系 | 第110-113页 |
1. 音节在韵律词内位置信息与音高上限绝对数据的统计 | 第110-111页 |
2. 音节在韵律词内位置信息与音高上限规整数据的统计 | 第111-113页 |
二、音节重音级别与音节音高上限的关系 | 第113-115页 |
1. 音节重音级别与音高上限绝对数据的统计 | 第113-114页 |
2. 音节重音级别与音高上限规整数据的统计 | 第114-115页 |
三、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音高上限的交叉影响力 | 第115-118页 |
1. 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音高上限的影响力比较 | 第115-116页 |
2. 韵律词内音节位置、重音级别和音高上限的交叉数据 | 第116-118页 |
四、韵律词内层面音高研究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第五节 韵律词内层面的声门震动次数特征 | 第120-129页 |
一、音节在韵律词内位置与其声门震动次数之间的关系 | 第120-122页 |
1. 音节在韵律词内位置与其声门震动次数实际值之间的关系 | 第120-121页 |
2. 音节在韵律词内位置与其声门震动次数规整值之间的关系 | 第121-122页 |
二、音节重音级别与其声门震动次数之间的关系 | 第122-125页 |
1. 音节重音级别与其声门震动次数实际值之间的关系 | 第122-123页 |
2. 音节重音级别与其声门震动次数规整值之间的关系 | 第123-125页 |
三、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声门震动次数的交叉影响力 | 第125-128页 |
1. 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声门震动次数的影响力比较 | 第125-126页 |
2. 韵律词内音节位置与重音级别对声门震动次数的交叉数据 | 第126-128页 |
四、韵律词层面声门震动次数研究小结 | 第128-129页 |
第六节 韵律词层面节奏研究总结 | 第129-13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1-133页 |
第六章 韵律短语内层面的节奏特征研究 | 第133-170页 |
第一节 韵律短语内层面基本数据与概念 | 第133-143页 |
一、韵律短语内层面基本数据 | 第133-137页 |
1. 韵律短语所含韵律词数的频率分布 | 第133-134页 |
2. 韵律短语所含音节数的频率统计 | 第134-135页 |
3. 韵律短语所含音节数与音节平均重音值的关系 | 第135-137页 |
二、韵律词重音级别的界定和位置标注 | 第137-138页 |
1. 韵律词重音级别的界定 | 第137-138页 |
2. 韵律词在韵律短语内的位置标注 | 第138页 |
三、韵律短语内的韵律词位置和重音水平的关系 | 第138-143页 |
1. 韵律词所在位置和其重音均值的关系 | 第138-141页 |
2. 韵律词所在位置和各重音值的交叉数据 | 第141页 |
3. 对韵律短语内层面“中重”现象的一种推论解释 | 第141-143页 |
第二节 韵律短语内层面的时长特征 | 第143-153页 |
一、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时长分布规律 | 第143-147页 |
1. 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单位时长(平均音节时长)规律 | 第143-144页 |
2. 不同位置处韵律词的最长音节时长律 | 第144-145页 |
3. 不同位置处韵律词内音节时长差的规律 | 第145-147页 |
二、韵律词重音级别和时长分布对应规律 | 第147-150页 |
1. 韵律词重音级别和单位时长(平均音节时长)规律 | 第147-148页 |
2. 韵律词重音级别与韵律词内最长音节时长的对应关系 | 第148-149页 |
3. 韵律词重音级别与韵律词内音节时长差的对应关系 | 第149-150页 |
三、韵律词位置、重音级别对时长的交叉影响 | 第150-151页 |
1. 韵律词位置、重音级别对时长的交叉影响比较 | 第150-151页 |
2. 韵律词位置、重音级别对时长的交叉数据 | 第151页 |
四、韵律短语内层面时长分布规律小结 | 第151-153页 |
第三节 韵律短语内层面的音高特征 | 第153-162页 |
一、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音高分布规律 | 第153-157页 |
1. 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平均音节音高上限规律 | 第153-154页 |
2. 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音高上限最大值规律 | 第154-155页 |
3. 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音高上限最大值与均值的差值数据 | 第155-157页 |
二、不同重音级别韵律词的音高分布规律 | 第157-160页 |
1. 韵律词重音级别和韵律词平均音高上限的关系 | 第157页 |
2. 韵律词重音级别和韵律词音高上限极大值的关系 | 第157-159页 |
3. 韵律词音高上限极大值与均值的差值和韵律词重音级别的关系 | 第159-160页 |
三、韵律词位置、重音级别对音高数据交叉影响 | 第160-161页 |
1. 韵律词位置、重音级别对音高数据交叉影响力比较 | 第160-161页 |
2. 韵律词位置、重音级别对音高数据交叉数据表 | 第161页 |
四、韵律短语内层面音高规律小结 | 第161-162页 |
第四节 韵律短语内层面的声门震动次数特征 | 第162-168页 |
一、韵律短语内不同位置处韵律词声门次数分布规律 | 第162-164页 |
二、韵律词重音级别与声门震动次数的关系 | 第164-167页 |
三、韵律词重音级别、位置对声门震动次数的交叉影响 | 第167-16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68-170页 |
第七章 语调短语内层面的节奏特征研究 | 第170-198页 |
第一节 语调短语内层面基本数据与概念 | 第170-178页 |
一、语调短语内层面基本数据 | 第170-174页 |
1. 语调短语所含韵律短语数的频率分布 | 第170-171页 |
2. 语调短语所含音节数的频率统计 | 第171-173页 |
3. 语调短语所含音节数与音节平均重音值的关系 | 第173-174页 |
二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的界定和位置标注 | 第174-175页 |
1. 韵律短语重音级别的界定 | 第174-175页 |
2. 韵律短语在语调短语内的位置标注 | 第175页 |
三、语调短语内的韵律短语位置和重音水平的关系 | 第175-178页 |
1. 韵律短语所在位置和其重音均值的关系 | 第175-176页 |
2. 韵律短语所在位置和各重音级别的交叉表 | 第176-178页 |
第二节 语调短语内层面的时长特征 | 第178-185页 |
一、韵律短语位置与时长的关系 | 第178-181页 |
二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与时长的关系 | 第181-183页 |
三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、位置对时长的交叉影响力 | 第183-185页 |
第三节 语调短语内层面的音高特征 | 第185-191页 |
一、韵律短语位置与音高的关系 | 第185-187页 |
二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与音高的关系 | 第187-189页 |
三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、位置对音高的交叉影响力 | 第189-191页 |
第四节 语调短语内层面的声门震动次数特征 | 第191-196页 |
一、韵律短语位置与声门次数的关系 | 第191-193页 |
二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与声门次数的关系 | 第193-195页 |
三、韵律短语重音级别、位置对声门次数的交叉影响 | 第195-19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96-198页 |
第八章 语调组(语句)内层面的节奏特征研究 | 第198-222页 |
第一节 语句内层面基本数据与概念 | 第198-203页 |
一、语句内层面基本数据 | 第198-201页 |
1. 语句所含语调短语数的频率分布 | 第198-199页 |
2. 语句所含音节数的频率统计 | 第199-201页 |
二、语调短语重音级别的界定和位置标注 | 第201-203页 |
1. 语调短语重音级别的界定 | 第201-202页 |
2. 语调短语在语句内的位置标注 | 第202-203页 |
第二节 语句内层面的时长特征 | 第203-209页 |
一、语调短语位置与时长的关系 | 第203-205页 |
二、语调短语重音级别与时长的关系 | 第205-207页 |
三、语调短语重音级别、位置对时长的交叉影响力 | 第207-209页 |
第三节 语句内层面的音高特征 | 第209-215页 |
一、 语调短语位置与音高的关系 | 第209-211页 |
二、 语调短语重音级别与音高的关系 | 第211-213页 |
三、语调短语重音级别、位置对音高的交叉影响力 | 第213-215页 |
第四节 语句内层面的声门震动次数特征 | 第215-220页 |
一、语调短语位置与音高的关系 | 第215-217页 |
二、语调短语重音级别与音高的关系 | 第217-219页 |
三、语调短语重音级别、位置对声门震动次数的交叉影响力 | 第219-2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20-222页 |
第九章 余论 | 第222-242页 |
第一节 余论说明 | 第222页 |
第二节 节奏之“节”——边界现象浅探 | 第222-229页 |
一、对停顿的研究 | 第223-224页 |
二、对延长的研究 | 第224-226页 |
三、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——边界前单元的音高 | 第226-228页 |
四、排斥与吸引 | 第228-229页 |
第三节 轻重问题余论 | 第229-232页 |
一、轻重的内部对比与外部对比 | 第229页 |
二、重音级别与信息值之间的关系 | 第229-230页 |
三、绝对重音与相对重音的关系 | 第230页 |
四、韵律节奏的叠加特性 | 第230-232页 |
第四节 语言节奏的层级性特征 | 第232-238页 |
一、语速的层级规律 | 第232-235页 |
1. 韵律词内层面的语速 | 第232-233页 |
2. 韵律短语内层面的语速 | 第233页 |
3. 语调短语内层面的语速 | 第233-234页 |
4. 语句内层面的语速 | 第234-235页 |
二、音高的层级规律 | 第235-238页 |
第五节 节奏的层级特性与世界语言的节奏类型 | 第238-241页 |
一、节奏的层级特性为世界各种语言所共有 | 第238页 |
二、语言特点不同决定了各韵律层级在其节奏中的作用力大小不同 | 第238页 |
三、汉语普通话话节奏特性显示向韵律词内层面的倾斜 | 第238-24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1-242页 |
总结与结语 | 第242-246页 |
第一节 总结 | 第242-245页 |
第二节 结语 | 第245-2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6-251页 |
附录1:ASCCD 朗读语篇语料库文本 | 第251-259页 |
附录2:一种新的语言节奏标注体系研究 | 第259-269页 |
1 节奏的基本计时单位研究 | 第259-263页 |
2 语言节奏的描述体系 | 第263-268页 |
(1) 和时长、速度、停顿及分节相关的标记 | 第264-265页 |
(2) 和轻重有关的标记 | 第265-266页 |
(3) 和音高有关的标记 | 第266-267页 |
(4) 语言的节奏描述举例 | 第267-268页 |
3 以上节奏描述体系的优点 | 第268-269页 |
致谢 | 第2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