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翁方纲诗学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 Abstract第5-9页
绪论第9-25页
 一、翁方纲生平述略第9-11页
 二、研究综述第11-23页
  1. 文献研究述要第12页
  2. 关于翁方纲诗学的研究第12-23页
   (1) 二元论时代第12-15页
   (2) 淡化二元论的尝试第15-23页
 三、研究契机和研究构思第23-25页
第一章 少陵自有连城璧——杜诗与“肌理”第25-48页
 第一节 “肌理”的被定义第25-27页
 第二节 一衷诸杜第27-32页
 第三节 杜诗与翁方纲“肌理”说第32-40页
 第四节 学杜的津筏——黄庭坚之“逆笔”第40-47页
  一、一个被误会的例子第40-42页
  二、黄诗逆笔说第42-47页
 小结第47-48页
第二章 走出神韵第48-92页
 第一节 《七言诗三昧举隅》的诗学意义第48-58页
  一、“七言”与“三昧”:选诗的用意第49-51页
  二、万法归原第51-55页
  三、“空中之音”与“实地”第55-57页
  四、“肌理”出现的意义第57-58页
 第二节 渔洋七律学古辨第58-71页
  一、“必首举文房”第59-61页
  二、对渔洋学古症结的揭示第61-64页
  三、“神韵即格调”第64-67页
  四、对“神韵说”的态度第67-71页
 第三节 正面铺写的想往第71-91页
  一、与“妙悟”立异第71-78页
  二、渔洋少“真”第78-85页
  三、切实能化第85-87页
  四、梁章钜的笃信第87-91页
 小结第91-92页
第三章 学者·学政·诗人第92-129页
 第一节 “学究气”的实质第92-113页
  一、“理”的定位第92-100页
   1. 从“根极六经”到“一衷诸理”第93-95页
   2. 考订以义理为主第95-100页
  二、对清诗出路的忧虑和探寻第100-103页
  三、“以考据为诗”第103-110页
  四、性情与学问第110-113页
 第二节 学政身份的迷离第113-128页
  一、诗与仕途第113-114页
  二、作为应试的诗第114-121页
  三、究为试席之作第121-128页
 小结第128-129页
第四章 文学史观照中的宋诗学第129-144页
 第一节 对《宋诗钞》的反驳第130-139页
  一、吴钞未得宋诗真际第130-136页
  二、文学史观的缺失第136-139页
   1. 时代的类比第136-138页
   2. 词场祖述第138-139页
 第二节 翁方纲宋诗学的再思索第139-143页
 小结第143-144页
结论第144-146页
参考文献第146-153页
后记第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
下一篇:《格萨尔王传》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