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实效性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7页
一、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及实效性的含义第7-13页
 (一) 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含义第8-10页
  1. 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概念第8-9页
  2. 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基本特征第9-10页
 (二) 高校网络德育实效性的含义第10-13页
  1. 高校网络德育实效性的概念第10-12页
  2. 高校网络德育实效性应具有的功能第12-13页
二、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实效性得以发展的根据和条件第13-18页
 (一) 网络与学生的互动是实效性得以发展的根据第14-17页
  1. 网络德育模式影响学生的交往活动和社会关系第14-15页
  2. 网络德育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第15页
  3. 网络德育模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第15-17页
 (二) 网络与德育的密切联系是实效性得以发展的条件第17-18页
  1.网络与德育具有相近的功能属性第17-18页
  2. 实效性要求网络是德育的新载体第18页
  3. 以实效性方向发展使网络可以强化德育功能第18页
三、高校网络德育模式规律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第18-23页
 (一) 网络德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空间的学习第20-21页
  1. 网络德育空间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空间第20页
  2. 网络德育空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第20-21页
  3. 网络德育空间是一种资源自由的学习空间第21页
 (二) 网络德育模式与学生行为阶段的必然联系第21-22页
  1. 虚拟经验与实境经验的必然联系第21-22页
  2.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必然联系第22页
 (三)网络德育模式与传统德育中蕴涵的本质规律密切相关第22-23页
  1. 体现大学生德育模式的主体性规律第22页
  2. 体现大学生德育模式的互动性规律第22-23页
  3. 体现大学生德育模式的创新性规律第23页
四、遵循网络德育模式的规律,努力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第23-39页
 (一) 提高高校网络德育实效性应坚持的原则第23-27页
  1. 自我认识与自我选择原则第23-24页
  2. 自我建构与交互合作原则第24-25页
  3. 自我调控与自我激励原则第25页
  4. 学生主体与导师主导原则第25-26页
  5. 学、思、行相结合原则第26页
  6. 德育资源最优化原则第26-27页
 (二) 提高高校网络德育实效性应采用的方法第27-33页
  1. 个性化的网络德育方法第27-28页
  2. 协作式的网络德育方法第28-30页
  3. 自我管理的网络德育方法第30-31页
  4. 研究性网络德育方法第31-32页
  5. 以德治网的德育方法第32-33页
 (三) 提高高校网络德育实效性要重视的问题第33-39页
  1. 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第33-35页
  2. 努力建设“两课”教学的网络体系第35-37页
  3. 高度重视德育师资素质的提高第37-39页
结论第39-40页
引文注释第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致谢第42-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问题研究
下一篇:基于DEA的中国服务业效率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