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船舶工程论文--船舶原理论文--船舶结构力学论文--船舶结构分析论文

基于耐撞性的新型船舶结构形式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7页
主要符号说明第17-1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8-29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8页
   ·船舶碰撞问题的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·船舶碰撞和新式耐撞船舶结构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9-26页
     ·船-船碰撞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船舶搁浅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船-桥/海洋平台碰撞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新型耐撞结构第23页
     ·船体剩余强度、极限强度及其它事故后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数值仿真技术第24页
     ·耐撞结构优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船舶碰撞风险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第26-29页
第二章 船舶碰撞数值仿真的关键技术第29-40页
   ·有限元方法的发展第29-30页
   ·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第30-32页
   ·显示有限元求解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·船舶碰撞仿真中的摩擦问题第34-35页
   ·船舶碰撞数值仿真中的材料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·船舶碰撞仿真建模的处理技巧第36-39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简化第37页
     ·网格的划分第37页
     ·接触的定义与穿透检查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检查第38页
     ·时间步长的调整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船舶碰撞数值仿真的输出结果第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 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危险点第40-51页
   ·引言第40-41页
   ·典型撞击位置的碰撞仿真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·碰撞中十字框架的不利因素第46-50页
     ·理论解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利用数值仿真法验证第48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 船舶结构碰撞性能的简化评估方法第51-64页
   ·引言第51页
   ·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简化计算第51-55页
   ·数值仿真系列试验第55-59页
     ·不同撞击位置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不同撞头半径第56-57页
     ·不同网格密度第57页
     ·不同舷侧结构尺寸第57-59页
   ·吸能系数的确定第59-60页
   ·对Minorsky 快速估算公式的再修正第60-61页
   ·验证第61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 船底结构的抗搁浅优化第64-73页
   ·引言第64页
   ·经验公式第64-65页
   ·船底纵桁对于搁浅的影响第65-70页
   ·有关搁浅速度与底部撕裂长度的讨论第70页
   ·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法第70-71页
   ·算例第71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六章 基于增强耐撞性的双壳船舶的舷侧结构改进第73-86页
   ·引言第73页
   ·典型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分析模型第73-76页
   ·三种改进型舷侧结构第76-79页
   ·碰撞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79-8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5-86页
第七章 增强船舶抗搁浅能力的底部结构改进第86-96页
   ·引言第86-87页
   ·典型双层船底结构的搁浅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·基于提高抗搁浅能力的船底结构改进第88-89页
   ·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89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第八章 船首碰撞性能研究与结构改进第96-107页
   ·引言第96页
   ·常规船首-双层舷侧结构的同步损伤仿真第96-102页
   ·多层舱壁船首-双层舷侧结构的同步损伤仿真第102-10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6-107页
第九章 一种新式船舶防撞结构设计理念第107-121页
   ·引言第107-108页
   ·附加船首甲板结构第108-109页
   ·常规船首-附加甲板结构-船侧结构的碰撞仿真第109-115页
   ·多层横舱壁船首-附加甲板-舷侧结构的碰撞仿真第115-12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0-121页
第十章 总结与展望第121-124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第121-123页
   ·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第123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32页
附录第132-151页
致谢第151-152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ETL技术的教育智能报表系统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PXA27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