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研究背景 | 第10-18页 |
·跨文化语用学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跨文化语用学及主要论题 | 第10页 |
·跨文化社会语用学和语用参数的跨文化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语际语用学和语际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第二语言文化和语用教学研究 | 第12页 |
·委婉语词的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委婉语词起源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交际心理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委婉语词的分类 | 第13-15页 |
·委婉语词的构成方式和手段 | 第15-16页 |
·委婉语词的语用原则 | 第16页 |
·国内外委婉表达方法研究概说 | 第16-17页 |
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委婉表达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研究设计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问卷调查设计依据(调查问卷见附录) | 第18-20页 |
·问卷调查过程 | 第20-21页 |
第四章 留学生和中国人委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比较 | 第21-42页 |
·从跨文化社会语用学角度进行的调查研究 | 第21-23页 |
·不同文化在对语用参数使用上的差异 | 第21页 |
·不同文化在遵循GRICE会话原则上的差异 | 第21-22页 |
·不同文化在遵循“礼貌原则”和“面子”原则上的差异 | 第22页 |
·不同文化在解决准则之间矛盾方面的差异 | 第22-23页 |
·从语际语用学角度进行的具体调查研究 | 第23-42页 |
·委婉语词的使用 | 第23-24页 |
·间接言语行为的委婉表达 | 第24-42页 |
第五章 教学启示 | 第42-47页 |
·教材编写 | 第42页 |
·课堂教学原则 | 第42-44页 |
·结合中国文化介绍具有中国特色委婉语表达的方式 | 第42-43页 |
·求大同,存小异 | 第43页 |
·介绍与对比相结合,理解与运用并重 | 第43-44页 |
·具体教学方式 | 第44-47页 |
·重视和汉语委婉语词和表达方法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| 第44页 |
·加强委婉语词的衍生途径与表达方式的教学 | 第44-45页 |
·强调委婉表达的语用规律教学 | 第45-46页 |
·练习策略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0页 |
附录(一) | 第50-51页 |
附录(二) | 第51-52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